直肠应用吲哚美辛栓预防PEP的随机对照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xiaome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高危患者术前、术后直肠应用吲哚美辛栓对ERCP术后胰腺炎(PEP)发生率的预防疗效,探索术前用药对非高危患者PEP的预防作用,观察术前常规应用吲哚美辛栓在PEP预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接受诊断性或治疗性ERCP的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术前组和术后组,术前组在ERCP操作开始前30min给予吲哚美辛栓100mg纳肛,术后不予给药,术后根据PEP高危因素纳入标准将患者纳入术前高危组或术前非高危组;术后组术前不予给药,在ERCP操作结束后,符合高危因素纳入标准则术后即刻给予吲哚美辛栓100mg纳肛并纳入术后高危组,不符合则无需用药并纳入术后非高危组。术后完善24h血清淀粉酶等检查,观察术后胰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行诊断性或治疗性ERCP患者932例,术中根据剔除标准剔除17例,剩余的915例中术前组450例(高危患者127例,非高危患者323例),术后组465例(高危患者112例,非高危患者353例)。入组病人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46例(术前组16例,术后组30例),PEP发生率为5.0%,术前组3.6%(16/450)低于术后组6.5%(30/46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45)。非高危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为4.4%(30/676),术前组2.5%(8/323)低于术后组6.2%(22/353),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8);高危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为6.7%(16/239),术前组6.3%(8/127)低于术后组7.1%(8/112),但无统计学差异(P=0.795)。结论:非高危患者术前直肠应用吲哚美辛栓可有效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但高危患者术前应用与术后应用相比预防疗效无明显差异。与仅选择性对高危患者用药相比,术前常规应用吲哚美辛栓纳肛在PEP预防方面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问题意识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探索精神,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从“敢问”逐步走向“善问”,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  小学是学生心智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自由的学习氛围,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善于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但是主
第一部分NSCLC患者外周血中PD-1表达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目的:观察不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情况与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的表
目的:   评估胆碱能受体激动剂与拉坦前列腺素联合应用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降眼压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门诊青光眼组随机患者9例(14眼)联合应用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