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CT扫描技术,从新的角度分析高度近视性内下斜视患者眼直肌的最大横截面积、位移、形态以及外直肌与眼轴长度之间的关系,以对高度近视性斜视有更进一步了解,并对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影像学支持。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行眼眶CT检查(机型: NeuViz Dual)并住院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性患者7例(12只眼)作为实验组,8例(16只眼)正常眼眶作对照组。A超测量眼轴长度。冠状位CT图像选视神经与眼球连接处层面,建立以眼眶中心为原点的坐标系,测量各直肌切面中心和坐标原点连线与相邻坐标轴的夹角(以下简称夹角);另外选视神经与眼球连接层面后6-8mm测量各直肌最大横截面积及其长径与宽径,并计算长径与宽径的比值(RLW)。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实验组眼轴长度明显增长;两组四条直肌切面中心的夹角t检验:外直肌(P<0.05)、上直肌(P<0.05),下直肌(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内直肌(P=0.775>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组的外直肌、上直肌及下直肌产生移位,内直肌无明显移位;两组四条直肌最大横截面积t检验,P值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即两组所有直肌最大横截面积无明显差别;两组各直肌RLW的t检验,内直肌(P=0.03)外直肌(P<0.05),上直肌(P=0.02),下直肌(P=0.02), P值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实验组直肌的形态发生了改变;外直肌RLW与眼轴的长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1.高度近视性斜视组眼轴长度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增长,眼轴过度增长,眼球重量增加形成重眼现象,可能是高度近视眼发生内下斜视的主要原因;2.高度近视性斜视组的眼直肌中,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的位置较正常组有明显移位,外直肌移位最明显,内直肌无移位;四条眼直肌的形态均发生了明显改变,也以外直肌改变最明显。眼直肌的改变是由于重眼现象及斜视所导致;眼直肌尤其是外直肌的移位及变形可能是高度近视性内下斜视发生眼球运动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3.本研究高度近视性内下斜视组眼轴长度和外直肌移位的角度、外直肌的长径与宽径比值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再是单纯的直线正相关的关系。4.眼轴明显增长、眼直肌移位、变形、眼球向内下方斜视是高度近视性斜视在CT影像上的特征性表现,根据此征象可提出本病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