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地区人群主动脉瓣钙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患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主动脉瓣钙化(Aortic Valve Calcification,AVC)是一个随着年龄增加而进行性加重的多因素、多机制主动调控的病理过程,从流行病学到组织病理学均与CHD具有相似性。豫北地区人群主动脉瓣钙化与冠心病发病情况和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豫北地区人群主动脉瓣钙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为该地区冠心病的诊疗提供可参数据。方法根据标准筛选出由河南省心血管疾病临床数据与样本资源库工程研究中心提供的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2089名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豫北地区患者。冠心病组1454人,非冠心病组635人,比较两组间AVC的检出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VC与CHD的相关性。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PSM)消除组间差异,分析AVC对CHD发病的影响。以不同类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病变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及病变支数(单支、双支、三支)分组,有序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AVC与其相关性。结果1.研究纳入的2089名患者中,CHD 69.6%(n=1454),男性57.2%(n=1195),AVC 15.4%(n=322),CHD组与非CHD组人群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血脂异常、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脑卒中史、AVC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HD组人群中AVC的检出率高于非CHD组(269 18.5%vs.53 8.3%,P<0.05)。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地区人群AVC与CHD的患病呈正相关(OR1.694,95%CI 1.215-2.362)。倾向性评分匹配消除性别、年龄、吸烟、饮酒、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等混杂因素后,CHD组与非CHD组人群的AVC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按性别进行人群分类后,AVC与女性CHD的患病明显正相关(OR 2.214,95%CI 1.379-3.557),与男性CHD的患病无相关性(P=0.35)。该地区女性CHD患者的吸烟(6 1.1%vs.596 65.1%)、饮酒(3 0.6%vs.320 35.0%)比例较男性低,患病年龄(62岁vs.60岁)较男性大,高血压病史(338 62.7%vs.473 51.7%)、糖尿病史(143 26.5%vs.176 19.2%)占比较男性高。4.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性别、年龄、血脂异常、糖尿病史、脑卒中史外,AVC是该地区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增加的影响因素(OR 1.330,95%CI1.060-1.68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VC者发生冠脉重度病变的可能性是无AVC者的2.037倍(OR 2.037,95%CI 1.238-3.350),AVC与冠脉轻度和中度病变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OR 1.286,95%CI 0.799-2.069;OR 1.324,95%CI0.803-2.184)。与非CHD组相比,AVC人群患稳定型心绞痛的概率是无AVC人群的3.402倍(OR 3.402,95%CI 1.600-7.231),患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概率是无AVC人群的1.749倍(OR 1.749,95%CI 1.185-2.582),患急性心肌梗死的概率是无AVC人群的1.794倍(OR 1.794,95%CI 1.151-2.795)。结论豫北地区人群AVC是冠心病患病的影响因素。按性别分类后,该地区人群AVC与女性CHD患病明显正相关,AVC与男性CHD的患病无相关性。AVC者的冠脉病变支数增多,冠脉病变程度加重,不同类型冠心病发病率增加。
其他文献
背景矽肺是吸入结晶SiO2颗粒导致的以肺间质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目前矽肺纤维化发病具体机制不清,研究发现矽肺纤维化中存在细胞糖脂代谢紊乱,线粒体功能障碍。α-硫辛酸(α-lipoic acid,ALA)是能量生成中关键酶的辅酶,能够调控线粒体能量生成,其在线粒体合成并通过抗氧化作用保护线粒体。因此,研究硫辛酸在矽肺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及调节线粒体能量代谢的机制,将为矽肺纤维化的防治提供依据。目的
背景我国农村地区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负担正在不断加剧,死亡率超过了城市地区,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大量研究报道了肠道菌群与CHD的密切关联,肠道菌群干预被认为是CHD预防与治疗的新契机。然而,肠道微生物群作为一个动态演变的复杂生态系统,具有强烈的地域异质性,揭示农村地区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河南省新乡县农村居民CHD流
背景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慢性病中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其发病机制不明,临床防治效果欠佳,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CHF的发生和发展可能涉及许多基因、蛋白及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过程,这可能阻碍CHF的临床防治效果。近年来,长链非编码RNA(Long-non coding RNA,Lnc RNA)已成为防治多种疾病的研究热点。一些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居全球死亡原因第3位[1]。COPD被认为是老年性疾病,在≥60岁群体中,发生率17.5%[2]。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病死率和死因的最新预测显示,COPD患病率在未来40年将继续上升,至2060年死于慢阻肺及相关疾病者超过每年540万人[3]。由于该病易反复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
背景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例如危及生命的扭转性心律失常(torsade de pointes,Td P),在药物开发的早期阶段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体外h ERG阻断试验,或最近的多通道阻断试验,可有效地预测药物诱导的心脏毒性。然而,亚细胞或细胞水平的实验或计算研究在预测组织水平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事件以及研究这些事件背后的机制可能是不够的。此外,浦肯野心肌组织(Purkinje ventricu
背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死亡率较高。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为STEMI患者开辟快速通道,缩短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患者的再灌注时间,对STEMI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
背景冠心病目前是危害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其中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急危重症是导致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早期预测冠心病急危重症尤为重要。以年龄/EF比值为核心要素的ACEF评分及其衍生评分已被用于临床预测冠心病预后,且准确性与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无明显差异。年龄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EF值是反应心脏射血功能的重要参数,但年龄/EF比值与冠心病急危重症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明确年龄/
背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早期诊断冠心病,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至关重要。外周血管粥样硬化病变的情况能够反映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临床上由于颈动脉位置表浅且固定,因此常用来观察和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既往研究表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斑块形成能够反映冠心病的存在和病变情况。但豫
背景心房颤动是一种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心房不协调活动为特征,导致心房机械和电功能紊乱。它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为一般人群的0.4%,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超过95%的房颤患者年龄大于60岁。80岁的患病率约为10%。40岁的人一生中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约为25%。已有研究证明房颤与左房增大有关,而左房增大既是心律失常的原因又是后果,且房颤的并发症也与左房的增大有关。进一步分析研究不同病因房颤患者、房
背景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在左心衰竭患者中较为常见,多见于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 EF)患者中。对于左心相关性心功能不全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目前不推荐用PH特异性治疗,针对性的心衰治疗依然是目前的治疗方法。沙库巴曲缬沙坦是治疗心衰的新药,也是全球首个血管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