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铜陵市惠溪河沉积物和滨岸土壤为对象,在河道上选择12个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位,采集沉积物及滨岸土壤样品。在对样品中重金属Cr、Cd、Cu、Zn、Ni、Pb和As含量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对河流沉积物及滨岸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与迁移特征进行分析,并对重金属污染程度与污染风险进行评估。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重金属平均含量和铜陵市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的比对分析,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均远超过铜陵市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污染程度排序依次为As>Cd>Cu>Zn>Pb>Ni>Cr;滨岸土壤中除Cr和As外,其它5种重金属含量均超出铜陵市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相应的污染程度排序为As>Cd>Zn>Cu>Pb>Ni>Cr。(2)根据地累积指数,沉积物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排序为As>Cu>Cd>Ni>Zn>Pb>Cr,且在整条河流上沉积物地累积指数呈现出上、下游高中间低的态势;滨岸土壤各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差别较大,总体表现为As>Cd>Ni>Cu>Zn>Pb>Cr,且2#采样点污染程度最轻,11#采样点最重。根据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沉积物各采样点重金属含量均超过重污染阈值,污染程度高低排序为12#>4#>3#>6#>2#>11#>1#>7#>10#>5#>9#>8;滨岸土壤中各采样点污染程度高低排序为4#>11#>1#>6#>7#>5#>9#>10#>8#>3#>12#>2#。(3)沉积物和滨岸土壤样品中Cd元素以Fe-Mn氧化物结合态为主,Cu元素以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为主,其余5种元素形态均以残渣态为主。(4)重金属元素在沉积物中迁移能力大小排序为:Cd>Ni>Cr>Zn>Cu>As>Pb,在滨岸带土壤中的迁移能力大小排序为: Cd>Ni>Zn>Cu>As>Pb=Cr。虽然7种重金属在全量上已达到中度以上污染水平,但由于要以残渣态为主,迁移能力较弱。(5)沉积物各采样点重金属SQG-Q系数值均大于1,表明惠溪河已受到较为严重的重金属污染,且具有非常高的潜在不利生物毒性效应;滨岸土壤多数点位SQG-G系数大于1,具有较高的潜在不利生物毒性效应。(6)根据风险评价编码法(RAC法),沉积物重金属生态污染风险大小排序为:Cd>Ni>Cr>Zn>Cu>Pb>As,且除1#和8#点位处于中等生态污染风险外,其余各点位均处于高生态污染风险状态;滨岸土壤中重金属生态污染风险大小排序为Cd>Ni>Pb>Zn>Cu>As>Cr,且除1#、4#和5#采样点位为中等污染风险外,其它各点位均为高生态污染风险或以上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