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i826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从蒙昧、野蛮走向文明的发展历程,经常面对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存危机带来的严重威胁,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带来的经验告诉我们: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工业文明时代,造就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巨大生产力,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是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人口剧增等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目前,我们正处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期,就其自然的价值而言,生态价值观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每个人都应自觉地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掘人内心的善,并宏扬这种善,来达到人与自然的内在和谐。  论文分析了从资本主义生产、积累、发展不平衡的后果,明确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生态危机的共生性关系,资本主义异化必将导致共产主义社会的产生,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价值观着手,分析了人的主体性原则是生态问题出发点和立足点,明确了私有制是造成人与自然根本对立的社会根源,最终认为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够彻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与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批判性、科学性、实践性、价值理想性和全球视野构成了其生态思想的主要特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我国的实践,拓展了社会发展理念,实现了社会文明发展的转向,丰富了生产力理论,进一步实现以人为本和以生态为本的内在统一。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当代价值的思考,推动了协调发展、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利用市场规律科学解决生态问题,构建符合国情的发展模式。当前,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应该从发展生态经济、重视生态教育、确立环境安全和创建“循环型社会”四个方面着手,逐步探索解决生态危机的现实途径。
其他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从东方落后国家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出发,探索了这些国家走向社会文明的特殊道路。他们提出对抗促使进步是社会文明发展所遵循的规律的观点,强调俄国和中国等
三峡库区因其完整的拥有长江三峡这一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吸引物,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然而三峡游的炙手可热并不意味着库区旅游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冷静下来,重新审视三峡这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学位
科学地界定内涵是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因此,准确厘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是有效推进相关理论研究和学术对话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