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调整是为了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师资配置,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然而这种调整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盲目追求速度,而使一部分农村困难家庭的孩子上不起学或者无学可上,这就违背了《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也违背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初衷。因此,在布局调整过程中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使其均衡发展,而不是消弱农村基础教育。 笔者所调研的沽源县存在着中小学布局调整盲目追求速度,过度重视规模效应的现象,在教育投资中向本身教育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的县城学校严重倾斜,导致县城重点校迅速膨胀,而农村学校日益衰退,难以生存。这对农村地区学生、家长、农村地区的发展及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都带来不良影响,辍学率反弹,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现象频现,城乡学校两极分化严重。根据该县地广人稀和经济基础薄弱的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转变教育理念,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第二,完善教育的投入体制和机制建设;第三,提高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质量和管理水平;第四,根据村民意愿保留一些农村小学,使之多功能化;第五,抑制择校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