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TiB2和ZrB2二元纳米颗粒增强AlSi9Cu1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74548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Al-K2TiF6-K2ZrF6-KBF4为反应体系,采用熔体原位反应技术制备了TiB2和ZrB2二元颗粒增强AlSi9Cu1复合材料。利用OM、XRD、SEM、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颗粒质量分数对(TiB2+ZrB2)/AlSi9Cu1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复合材料最佳的颗粒含量;研究了原位颗粒对复合材料PLC效应的影响,确定了颗粒质量分数和临界应变的关系规律;以3 wt.%颗粒含量的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热处理工艺,确定了复合材料最佳的热处理工艺参数;研究了热处理后复合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Al-K2TiF6-K2ZrF6-KBF4反应体系成功制备了TiB2和ZrB2二元纳米颗粒增强AlSi9Cu1复合材料,增强颗粒尺寸在10150 nm,颗粒形貌呈四方或六边形;当(TiB2+ZrB2)质量分数为3 wt.%时,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好,抗拉强度为226 MPa,相比基体合金AlSi9Cu1提高了12.87%,但材料塑性有所下降。颗粒含量对复合材料中PLC效应的影响为:临界应变值随着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颗粒质量分数增加到5 wt.%,PLC现象消失。在应变速率1.39×10-4s-13.33×10-3s-1范围内,基体合金临界应变快速下降,表现为反常临界行为;当应变速率高于3.33×10-3s-1时,临界应变随应变速率的增加开始增加,表现为正常的临界行为;复合材料在应变速率低于5.56×10-4s-1时,临界应变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减小,与基体合金变化相反;当应变速率高于5.56×10-4s-1时与基体合金变化趋势一致。热处理对3 wt.%(TiB2+ZrB2)/AlSi9CuX(X=0.8,1.0,1.2,1.5)复合材料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固溶时间6 h,固溶温度510℃时,共晶硅平均尺寸为4.56.8μm,形貌为短棒状或球状,球化效果明显,确定最佳固溶参数为:510℃×6 h。时效温度为170℃时,时效时间6 h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确定最佳时效参数为:170℃×6 h。热处理后,材料的力学性从铸态的180 MPa、220 MPa、232 MPa、242 MPa,分别提高到220 MPa、281 MPa、291 MPa、302 MPa,增幅分别为22%、27%、25%、24.7%。高温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基体AlSi9Cu1合金和3 wt.%(TiB2+ZrB2)/AlSi9Cu1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降低,应变增加。当温度高于200℃时,材料软化作用明显,颗粒的强化作用被削弱,复合材料的强度比基体合金的抗拉强度高出20%左右,而应变比基体合金低40%左右。复合材料中铜含量对材料高温力学性能影响明显。在拉伸温度为250℃时,铜含量为1.5 wt.%时,3 wt.%(TiB2+ZrB2)/AlSi9Cu1.5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最高,为164 MPa。复合材料的断裂机制为韧性断裂。
其他文献
译学研究不断追求与时俱进的发展,其中科技进步、数字化和全球化是影响译学研究的主要因素。近几十年来,译学研究取得长足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翻译理论、新的学术焦点和新的研究趋势,促使我们跨越对译学研究及其边界的传统理解。《译学跨界研究》(Moving Boundariesin Translation Studies)一书鸟瞰译学研究新进展,考察了学术发展、概念创新等如何推动和打破假定的笔译和口译界限。因
豆酱的发酵主要依赖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所产生的蛋白酶和淀粉酶的作用。米曲霉分泌的蛋白酶在水解原料使豆酱产生风味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为了更好的研究和利用米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发生率在5%12%。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和子痫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可导致新发高血压伴多系统受累和损害甚至衰竭,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可造成大于7万孕产妇死亡及大于50万新生儿和胎儿死亡。由于PE常伴随医源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等,因此直接影响围产儿
2018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其中提出要“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课堂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的一个
鸭源性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ZZ2004(IBVZZ2004)是从以生长和免疫抑制为主要症状的病鸭体中分离到的一株病毒,对鸡和鸭均有致病性。本研究在已建立的RT-PCR和已完成全基因组序列
荧光分子成像技术以无电离辐射、成像过程简单、成像时效性高、成本低等优势广泛的应用于生物活体成像的研究中。但是目前荧光成像存在一些问题:在激发荧光成像时,由于生物组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研究领域的不断开拓,越来越多的未知新基因和基因的新功能被发现,研究这些未知新基因的功能和已知基因的新功能成为了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本实验应用RAC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以及中非关系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也聚焦于此。于是相关研究的学术文本翻译也在逐渐得到重视。此份翻译实践报告是基于2017年9月发表在Asi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olitics中的一篇学术论文《加强中非关系: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非洲国家经济发展》Sustaining China-Africa relations:
本论文利用纳米技术,滚环复制,酶切循环,生物条码等循环放大作用,建立了切刻内切酶介导的目标DNA循环放大和滚环复制的信号放大等新型的循环放大方法,通过流动注射化学发光、
随着对板带轧制精度要求的提高,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轧辊偏心问题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解决轧辊偏心问题,首要任务是要准确提取偏心信息,然后将提取的信号补偿到控制系统中,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