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升级路径研究——以镇江新区为例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sekingz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全球人口、资源、环境与工业化加快、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低碳、环保和生态成为新的时代主题。当前,中国水资源、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单纯依靠能源、资源无节制消耗的粗放式发展已不可持续,生态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将成为必然。工业园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将直面已经到来的冲击,众多功能工业园的重组和生态化升级已不可避免。镇江作为长三角腹地,在国家发展战略调整、长三角整体性产业升级和自身经济结构重构等多重因素的压力下,对产业进行生态化升级改造将有利于在未来的发展竞争中抢占先机。  本文在介绍了国内外产业生态研究现状和产业生态理论的基础上,按照“生态位-产业关联-生态化”的研究思路对传统工业园的生态化升级进行了探讨。在多方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国家相关标准的基础上,为了客观、全面、科学地对生态工业系统进行评价,本文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遵循了如下原则: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统一,全面性与主要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比性相结合,引导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涉及到3个一级指标(园区综合发展水平、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园区协调共生程度)、10个二级指标(经济绩效水平、环境质量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与环境协调程度、环境与社会协调程度、社会与经济协调程度、政策与管理水平)和66个三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来确定权重系数,通过加权求和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实证分析了镇江新区产业生态化升级的内外条件,深入讨论了其产业生态化改造和升级的路径和方式。结合镇江新区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对新区的主导产业结构进行了详细对比和深入剖析,利用优化后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资源交换模型”,对镇江新区的广义生态结构进行了估算和详细分析,厘清了镇江新区产业结构生态化升级的基础、影响因素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具体分析,镇江新区产业生态系统属于二级产业生态系统的初级阶段,同时三级产业生态系统有一些端倪。考虑到镇江新区的“关联共生”特性,镇江新区的产业生态化建设需要在已经形成的二级产业生态基础上升级已有产业结构,并且要适当提前培养和建设代表三级产业生态系统的企业或产业,引导整个二级产业生态系统的适时转型和升级,从而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的三级产业生态系统。本文的结尾给出了镇江新区生态化升级的路径和对策建议。镇江新区可以在既有的产业基础、园区建设上结合国内外的发展机遇,加快园区产业的生态化升级或改造,同时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建设,从而实现镇江新区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实现镇江新区低碳、环保和可持续的协调发展。镇江新区只有依靠内部发展与外部条件的共同有效作用,才能成功地实现产业生态化升级。
其他文献
测试是人们了解和认识外界事物的主要手段。自从人们掌握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测试过程完全是由人工操作来完成的。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测量工具和设备也在发生着翻
近年来,脑中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将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医学证实,手术后对脑中风患者进行康复性的训练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延缓肌肉萎缩,利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结合
基于信号的稀疏性或可压缩性,压缩感知理论突破了传统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限制,证明了可通过远低于奈奎斯特采样率的采样数据来精确重建原始信号。作为一种新颖的采样理论,它开辟
太赫兹波通常是指频率处于0.1THz-10THz之间的电磁辐射,它处于红外和毫米波之间,是目前国际上倍受关注的前沿技术。太赫兹波具有诸如瞬态性、相干性、透射性、吸水性、安全性等
运动体系统一般是为了实现某种用途或完成某种任务,按所要求的精确的路线(航迹、轨迹)和姿态运动。此类系统对控制方法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控制器很难达到理想控制效果,实际运
低秩矩阵补全是机器学习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目的是利用矩阵中的一部分观测元素恢复大量的缺失信息。当前的低秩矩阵补全方法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方法是基于核范数或加权核范
随着现代生物及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显微操作技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有关显微切割的操作是常用的重要操作之一。目前,在生物医学领域获得特定组织区域或单个细胞,大多是通过手
带式输送机的安全性运行对于生产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障带式输送机生产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加入各种控制策略。研制一个尽可能接近实际的实验平台迫在眉睫。但直接用实际复杂控制系统做实验,会对实际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将采用仿真技术建立的复杂系统模型和工业控制器相结合,搭建出控制器在环的仿真实验系统,它也可以反映实际系统的性能。本文采用控制器在环技术设计带式输送机仿真实验系统。做了以下工作:
模式识别是从有限的观测样本获取可利用的数据或经验,以此概括特定问题世界的模型。它离不开数据分析的支持,因此,特征抽取也成为模式识别研究的最基本问题之一。随着数据处理方
本文在“领导者-跟随者”的框架下,着眼于具有同质与异质两类高阶线性系统动态的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跟踪控制。当跟随者受到外界的干扰作用时,如何设计控制策略保证跟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