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g1 knockdown和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导致Upf1和Upf2表达的增加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qd2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Smg1 konckdown导致Upf1和Upf2表达的升高 背景及目的 mRNA的降解是基因表达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调控方式。目前已知真核细胞mRNA的降解有三种途径,其中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nonsense-mediated mRNA decay, NMD)是近年发现的一种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高度保守的RNA监控(RNA surveillance)机制。NMD能够选择性地降解含有提前终止翻译密码子(premature termination condon, PTC,又称无义密码子)的mRNA,从而阻止异常的截短蛋白(truncated protein)的产生。这种截短蛋白不仅不具有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且能与正常蛋白发生竞争,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NMD途径需要有剪接、翻译、磷酸化过程以及特异蛋白质组分的参与。作为剪接的结果,在mRNA的外显子-外显子连接(exon-exon junction,EEJ)的上游20-24个核苷酸处装配有外显子连接复合物(exon junction complex,EJC),对于NMD是必需的。Upf(up-frameshift mutant)是目前研究较多的NMD反式作用因子,包括Upf1、Upf2和Upf3。当前体mRNA发生剪接后,EJC与核浆穿梭蛋白upf3和TAP结合,介导mRNA出核。出核后,Upf2通过与Upf3结合而补充到mRNA上,mRNA与核糖体结合并开始翻译。正常情况下,核糖体会沿着mRNA滑动将所有EJC清除,直至遇到正常终止密码子后终止翻译。如果核糖体在距EJC上游>50-55 nt处遇到PTC,翻译将提前终止,由Smg1、Upf1、eRF等组成的SURF(SMG1-Upf1-eRF)复合物与Upf2结合,最终导致mRNA的脱帽和降解。 Smg1是NMD组分中一个很重要的因子,它作为一个PI-3激酶,与另一NMD组分Upf1相结合并对其进行磷酸化,同时形成SURF复合物。后者与Upf2结合并最终导致无义mRNA的降解。Smg1和Upf1不仅作为NMD的重要组分,而且还参与DNA代谢过程。有研究报道,抑制Upf1基因的表达可以导致S早期捕获和DNA损伤反应。Smg1也被报道参与细胞周期的运行和DNA损伤的关键步骤。这些报道说明NMD组分通过多途径参与基因信息稳定性的维持。然而,目前对NMD各组分的定量调节机制还所知甚少。 方法 为了探讨Smg1对Upf1及Upf2含量的影响,本研究用RNAi方法使Hela细胞Smg1 knockdown,然后利用western blot观察其对Upf1和Upf2的蛋白表达的影响,用免疫荧光观察Upf1和Upf2在细胞中的定位及其荧光强度的变化,用realtime-PCR方法观察其对Upf1和Upf2的mRNA水平的影响;并利用不同的细胞系和不同序列的RNAi片段,对实验结果加以证实。 结果 (1)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和Luciferase SiRNA转染的细胞相比,用SMG1 5032 SiRNA转染的Hela细胞中,Smg1的蛋白含量明显降低,说明Smg1被成功地knockdown,基因受到抑制; (2)在Smg1 5032、2999、5202几种SiRNA转染的细胞中,Upf1和Upf2的蛋白表达明显增高,说明Smg1 knockdown能够导致Upf1和Upf2蛋白的表达增加。 (3) Smg1 SiRNA同样能够导致A549和HE-4细胞中Upf1和Upf2的蛋白表达升高,说明Smg1 knockdown对Upf1和Upf2蛋白的上调作用在培养的人类细胞系中是一个普遍现象。 (4)经过Smg1 5032 SiRNA和Smg1 2999 SiRNA转染的细胞,分别提取细胞核和细胞浆蛋白,western blotting显示Upf1和Upf2蛋白表达的增高同时出现于胞浆蛋白和胞核蛋白中。结果说明,Smg1 knockdown能够导致胞浆和胞核中的Upf1和Upf2蛋白同时增加。 (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Smg1主要位于胞浆内,在胞核内也有少量表达;Upf1蛋白为胞浆蛋白,主要位于细胞浆内;Upf2则主要位于围绕核膜的核周区,荧光染色显示一条绿色的细线。与Luciferase SiRNA转染的细胞相比,Smg1 knockdown的细胞中Smg1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而Upf1和Upf2的荧光强度均明显升高。此结果与前面的结果一致,从形态学上进一步证实了Smg1 knockdown能够导致Upf1和Upf2蛋白表达的升高。 (6)经过Smg1 knockdown的细胞,其细胞中Smg1的mRNA水平明显降低,证实了Smg1 SiRNA的基因抑制作用;同时,细胞中Upf1和Upf2的mRNA水平没有显著升高或降低,说明Smg1 knockdown不能影响细胞中Upf1和Upf2的mRNA水平,其所导致的Upf1和Upf2表达增高可能是翻译后水平的升高。 结论 本研究首次阐明了Upf1和Upf2的定量调节机制,提示Smg1 knockdown导致人细胞系中Upf1和Upf2蛋白的表达升高,亦即Smg1参与Upf1和Upf2蛋白的下调。 第二部分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导致Upf1和Upf2表达的升高 背景及目的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是真核细胞内主要的蛋白水解酶体系,由泛素(ubiquitin,Ub)、泛素活化酶(ubiquitin-activating enzyme,E1)、泛素耦联酶(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s,E2s)、泛素一蛋白连接酶(ubiquitin-protein ligating enzymes,E3s)、26S蛋白酶体(26S proteasome)以及泛素再循环酶(ubiquitin recycling enzymes)等组成。泛素分子主要通过泛素活化酶、泛素结合酶和泛素-蛋白连接酶与靶蛋白结合形成一条多泛素链,将底物蛋白泛素化,使靶蛋白被26S蛋白酶体所识别和降解。泛素一蛋白酶体系统是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依赖的非溶酶体蛋白降解机制,可高效并高选择性地降解细胞内蛋白质,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理活动过程,比如细胞凋亡、MHC I类抗原的递呈、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内信号传导等,对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UPS对蛋白质的降解包括两个连续的步骤:(1)在多种蛋白酶的作用下,多个Ub分子与底物蛋白结合,从而标记底物蛋白;(2)标记了的底物蛋白,被26S蛋白酶体识别而降解。在第一步Ub标记底物蛋白的过程中,目前认为至少需要3个接连反应来完成:首先,Ub与E1结合,形成高能硫脂键,使Ub活化;而后通过转脂作用,Ub从El转移到E2s上;活化的Ub再从E2s转移到E3s,并与底物结合,形成底物一E3s复合物,使底物发生Ub化,即多个Ub分之通过异肽键与底物蛋白链接,形成多聚泛素链。第二步:首先由26S蛋白酶体两端的19s调节亚基识别、结合并展平Ub化的底物蛋白,然后.由26S蛋白酶体的催化核心20S亚基,将蛋白质水解为多肽;最后,多聚Ub链在泛素再循环酶的作用下,释放出Ub,以重新利用,从而形成Ub的再循环途径。 为了探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这一被机体广泛应用的蛋白降解机制是否也适用于NMD系统,本研究采用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和lactacystin作用于Hela细胞,观察其对Upf1和Upf2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利用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和lactacystin作用于Hela细胞,用western blot观察其对Upf1和Upf2蛋白表达的影响,用免疫荧光观察Upf1和Upf2在细胞中荧光强度的变化,用realtime-PCR方法观察其对Upf1和Upf2的mRNA水平的影响,同时用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Upf1和泛素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了探讨Smg1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对Upf1和Upf2作用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同时利用SMG1 knockdown和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作用于Hela细胞,观察Upf1和Upf2的表达是否有所改变。 结果 (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利用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和Lactacystin,Hela细胞中的Upf1和Upf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中,二者的荧光强度也相应增加;但是,通过realtime-PCR的检测,我们不能观察到二者mRNA水平的变化。 (2)用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作用于Hela细胞,收集细胞后分别用anti Upf1抗体和anti ubiquitin抗体进行免疫沉淀检测,实验结果显示,与DMSO组细胞相比,MG132处理后的细胞与Upf1共沉淀时,Upf1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但是不能观察到Upf1的条带迁移,而且也不能检测到ubiquitin的存在;在与ubiquitin共沉淀时,我们也不能观察到与Upf1分子量大小相当的条带出现。结果表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抑制剂不能直接导致Upf1分子的多泛素化。 (3)将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作用于经过SMG1 knockdown的Hela细胞中,结果发现,随着抑制剂浓度的增加,Upf1和Upf2的蛋白表达也随之增高,说明SMG1 knockdown和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对Upf1和Upf2的调节具有累加作用,虽然并不排除有部分的重叠。 结论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抑制剂导致Upf1和Upf2蛋白表达的增加,亦即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对Upf1和Upf2蛋白有下调作用。但是,Upf1分子不能被直接泛素化,推测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可能是通过其靶分子来间接地导致Upf1的降解。 Smg1 knockdown和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的同时作用使Upf1和Upf2的蛋白升高具有累加效应,说明Smg1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通过不同的机制和通路对Upf1和Upf2进行调节的。
其他文献
本论文通过高压拉曼光谱、同步辐射角散X射线衍射以及能散X射线衍射等多种实验方法对硫族元素硒和碲的高压结构相变以及其它物性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利用高压拉曼光谱和角散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研究,对无定形硒的压致结晶以及结构相变进行了研究,首次给出了无定形压致结晶的拉曼光谱证据,确定了无定形硒压致结晶后的晶体结构。 利用近红外830 nm激光作为激发光源,首次获得无定形硒的压致共振拉曼
学位
肝再生磷酸酶3(Phosphatase of regenerating Liver 3,PRL3)是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分子量为20 KDa,其编码基因位于染色体8q24.3,和其亚家族另外两个成员(PRL1、PRL2)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超过78%,除了具有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活性保守序列外,在C端都有一个CCAX结构域。PRL3基因在转移性结肠癌患者中高水平表达,表明其与结肠癌的
学位
胰岛素是机体最重要的激素之一, 它调节机体的血糖稳定、促进细胞代谢、调节 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发育。胰岛素储存在致密核心大囊泡中,通过囊泡分泌释放 到细胞外。胰岛素的释放需要经过囊泡转运、锚定、启动和融合等多个步骤。Syntaxin 1A (Stx1A)和 Munc18a在囊泡的转运和细胞分泌中发挥着关键的调控作用。然而它 们
学位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直接执行者,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蛋白质实现其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是了解分子生物功能、洞悉细胞生命规律的前提,也是研究生物体内疾病的产生与发展、进而从事药物分子靶标识别的关键。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方法是近年来生物信息学家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可以有效克服生物实验检测方法周期长、代价昂贵、假
学位
中国盐岩赋存的主要特点是夹层多、盐层薄,对于单直井造腔方法有诸多限制,为此提出采用小间距对井造腔方法克服不良地质条件。该方法采用大尺寸造腔套管对井直流排卤,具有造腔速度快、建库周期短、盐层利用率高等优点。开展不同双井间距以及不同腔体连通方式的物理模型试验,探究井间距对腔体最终形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井间距较小时,腔体水平方向长度小,未较好利用水平空间;井间距较大时,水平段的腔体溶解速度明显降低,
期刊
分泌是神经细胞进行信号传递和内分泌细胞进行激素释放的基础,它对于生物体正常机能的维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分泌的异常会导致许多疾病的产生,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激素不足会影响生长发育和性功能成熟等。对分泌的机制以及它的调控机制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正确认识分泌现象的实质,对于那些与分泌有关的疾病的治疗(包括相关药物的开发),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荧光测钙技术、膜电容检测技术等可用于研究分泌的先进
学位
本文利用色散关系公式及其推广公式通过费曼图有限的虚部来求其实部的重整化方法对π模型中核子和介子的自能进行了重整化计算,并对核子Dyson-Schwinger方程进行了自洽求解。考察了强子的自洽效应以及π介子与核子赝标耦合和赝矢耦合两种情况下强子自能及谱函数的差别,与其它重整化方法相比较,该方法与通常采用维数正规化、质壳重整化方案相结合的重整化方法效果是一致的,而且思想简单、计算方便。 针
学位
Dapper(Dpr)蛋白家族中不同的成员:Dapper1(Dpr1)和Dapper2(Dpr2)蛋白,在先前爪蟾的研究以及我们克隆得到的斑马鱼Dapper2蛋白在斑马鱼中的研究中已经发现,它们能够分别调控Wnt和TGFβ信号通路。为了能够对Dapper这一家族蛋白在哺乳动物中的功能做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克隆了斑马鱼Dapper2蛋白在小鼠中的同源蛋白mDpr2并对其在调控TGFβ信号通路中的作用进
学位
本文对刺楸树皮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以醋酸扭体法扭体反应抑制率、延长扭体潜伏期、降低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提高小鼠热板痛反应阈为活性筛选指标,考察了刺楸树皮75%乙醇提取物经萃取分离得到的乙醚层、氯仿层、醋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及水层等五个提取部位的药理活性,结果显示刺楸氯仿层、醋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是主要活性部位。根据活性筛选的结果,从不同活性部位分离得到25 个单体化合物,经光谱技术和理
学位
本文主要研究了广义非线性Schro¨dinger方程中两个孤立波的弱相互作用。我们首先演示了对于不同的非线性项这些弱相互作用都存在着相似的对初始条件的分形依赖性,即孤立波的分离速度关于初始相位差的函数图象是分形。为了解释这种现象,我们运用Karpman-Solov’ev的直接摄动方法,推导出描述孤立波参数演化关系的一个普适的动力学方程组,经过变量变换,这个动力学方程组可以表示成为一个具有两个自由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