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总结齐国陶文的研究现况的基础上,对部分齐国陶文文例进行了考释研究,并与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比较印证,论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官、私制陶手工业状况,及当时的社会经济和乡里制度。本文还从古文字学方面,对先齐陶文和齐国陶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第一部分:对齐国陶文发现、研究和著录进行了全面的概述。
自陈介祺发现收藏第一片齐国陶文至今一百多年时间里,齐国陶文受到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的重视。其中簠斋所藏陶器陶片,以齐地出土为多,有“齐鲁陶文四千种,印篆周秦一万方”之称,自注陶文“将及五千”。齐陶文集中出土于临淄,及其四鄙边境也均有出土。对齐国陶文的研究,自陈介祺、吴大溦、王懿荣等人开始,刘鹗、日本人大田孝太郎开始刊印陶文拓本,三四十年代,黄宝虹、王献堂、顾廷龙、丁佛言、唐兰、张政娘、孙洵、孙鼎等对陶文的相关方面进行研究论述。建国后,有李学勤、朱德熙、裘锡圭、王恩田、郑超、高明、孙敬明等许多学者对齐国陶文撰写了不少文章,成绩显著。对齐国陶文及包含有齐国陶文的著录也非常显著。
第二部分:对齐国陶文部分文字进行考释,对照历史文献研究了齐故城周围官、私制陶业,及当时的社会经济和乡里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私人工商业迅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手工制陶业,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陶文是当时“物勒功名”制度的产物,其为促进齐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通过考释“轨”字陶文、“立事”陶文、“王孙”陶文,研究介绍了齐国官营制陶业主要以量器为主,产品质量要求严格,统一标准,并与历史文献结合,印证了当时“工商食官”“通商工之业”等制度,以及“里轨”“立事”都是当时的官职;对乡里地名的陶文考释,足以看出战国时代齐都临淄乡里制陶业的盛兴景象,并且齐国民营制陶业已存在产品专业分工和地域分工,表明齐国民营制陶业的商品化生产的程度很高。《小匡》《管子》等历史文献,也印证了当时齐国都城周围的乡间组织为乡、邑、里三级。
第三部分:对齐国陶文在齐国文字中的历史现状和地位进行了论证。
从先齐出土陶文丰富的资料,看到先齐东夷族人对于文字的发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对齐国文字的比较与研究,可以看出,齐国陶文出土资料丰富,在齐国文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其他文字如金文、玺文、刀币文有若非常密切和渊源的关系,对研究战国文字及齐国文字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