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藏信息测试是测谎测试中的一种重要的测试方法,最初运用于基于自主神经系统的多导生理心理测谎仪中,1987 Rosenfeld引入P300作为测试指标。基于P300的隐藏信息测试从一开始就被寄予了厚望,但是在2004年Rosenfeld等人的研究中发现,P300隐藏信息测试同传统的测试指标一样,在被测者运用反测谎策略时不堪一击。为此,Rosenfeld在对典型的P300隐藏信息测试的改进后得到复合反应测试(complex trial protocol,CTP),P300-CTP隐藏信息测试通过将被测者外显的目标一非目标反应和内隐的探测刺激的识别反应在时间上分离,使得探测刺激获得更多的加工资源从而增大探测刺激的P300波幅,有效的抵御反测谎策略对其的影响。 P300-CTP隐藏信息测试对犯罪者、无辜者和使用反测谎策略的犯罪者的鉴别率都高达90%以上。然而,现实案件当中往往还存在另一类很重要的人,即知情无辜者,指的就是那些本身没有参与犯罪活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无意中获得了犯罪相关的信息的人,本研究根据获得信息方式的不同将知情无辜组分为听说无辜者和目击无辜者,对这一类人的鉴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P300-CTP隐藏信息测试都是用文字的形式进行,而现实案件中有一些犯罪信息无法用简短的词语准确概括,相反,被测者要准确拥有用图片呈现的犯罪信息也比拥有文字呈现的犯罪信息要难。 据此,本研究通过两个测试来探讨P300-CTP隐藏信息测试对知情无辜者的鉴别能力。研究一探讨用文字形式呈现刺激时,测试分别对犯罪者、听说无辜者和目击无辜者的鉴别,结果表明,三组被试内探测刺激(Pr)和无关刺激(Ir)的P300波幅都存在显著差异,犯罪组与目击无辜组之间、听说无辜组与目击无辜组之间Pr-Ir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犯罪组与听说无辜组之间Pr-Ir存在显著差异,个别检测结果显示犯罪组检出率高达90%以上、听说无辜组的假阳性率是27%、目击无辜组的假阳性率是80%。 研究二探讨用图片形式呈现刺激时,测试分别对犯罪者、听说无辜者和目击无辜者的鉴别,结果表明,犯罪组组内探测刺激(Pr)和无关刺激(Ir)的P300波幅存在显著差异,听说无辜组内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目击无辜组内两者差异在显著的边缘。犯罪组与听说无辜组之间、犯罪组与目击无辜组之间Pr-Ir都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听说无辜组与目击无辜组之间仍然差异不显著。个别检测结果显示犯罪组检出率同样高达90%以上、听说无辜组的假阳性率是0%、目击无辜组的假阳性率是55%。 综合两个研究可以得出的以下结论:1、不管用文字形式还是图片形式,P300-CTP隐藏信息测试对犯罪组都表现出了较高的鉴别能力。2、只要知情无辜者准确、全面的掌握了犯罪信息,他的探测刺激P300波幅就可能大于无关刺激的P300波幅,从而被误判。3、两种形式下,犯罪组的Pr-Ir(探测刺激与无关刺激的波幅差异)都显著大于听说无辜组的Pr-Ir,阳性结果也差异很大,说明并不是只要拥有了犯罪信息就一定会被误判,一定还有其它因素影响着测试结果。4、用图片形式进行测试,对听说无辜组的鉴别有着绝对的优势,对目击无辜组的鉴别也比用文字形式测试要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