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低维材料的研究也逐步受到重视。其中,团簇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特性有着广泛的应用。此外,还可以由小尺寸团簇出发,设计构成一类具有独特结构、光学、磁性和热力学性质的固体的构造单元,从而对现代纳米科学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就会思考,零维团簇在不同的维度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本论文以混合团簇为研究对象,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低维材料的研究也逐步受到重视。其中,团簇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特性有着广泛的应用。此外,还可以由小尺寸团簇出发,设计构成一类具有独特结构、光学、磁性和热力学性质的固体的构造单元,从而对现代纳米科学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就会思考,零维团簇在不同的维度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本论文以混合团簇为研究对象,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1)系统地研究了其中气体分子(CO、CO2、N2、NO、O2、N2O和NO2)在Rh3X(X=Sc-Zn,Y-Cd)团簇上的吸附行为。研究发现,吸附行为与分子类型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吸附能显示出不同的边界。这些结果表明掺杂的Rh团簇可以当作区分气体分子的良好候选者。(2)研究了Cd12O12笼状团簇组装形成的一维纳米线和Na原子掺杂的Cd12O12纳米线的稳定性和电子特性。结果表明,Cd12O12纳米线和Na掺杂纳米线均具有热力学稳定性(至少在室温下)。最稳定的一维Cd12O12纳米线具有直接带隙半导体的特性,后将Na原子掺入纳米线后,基于Cd12O12纳米线的电子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体系从半导体转变为金属。它可为基于Cd12O12半导体器件的潜在应用提供理论指导。(3)系统研究了3d过渡金属元素(Sc、Ti、Cr、Mn、Co、Cu和Zn)掺杂Cd12O12纳米线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磁性。结果表明:所有掺杂体系均是热力学稳定的;掺杂Ti或Zn时体系保留了原有的非磁性半导体特性,掺杂Mn、Co或Cu时能够实现磁性半导体态,而在掺杂Sc(Cr)时体系转变为非磁性金属态(磁性金属态)。研究结果表明,掺杂3d过渡金属元素的Cd12O12纳米线在电子、光电和自旋电子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全球工业水平的发展在促进经发展的同时,也使得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愈发突出。在此背景下,大力推进发展节能绿色制造,成为我国强国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工业制造生产中,数控批量加工是一种常见的加工方式,加工过程中工艺参数的选择、刀具磨损的加剧均会影响加工能耗,因此其能耗结构复杂,能耗大、能效低的问题突出。本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深度-元强化学习的柔性加工高能效工艺规划理论与方法”(519
COREX是以非焦煤为主要燃料的熔融还原炼铁工艺,减少了焦炭的使用量,降低了传统炼铁工艺对焦炭的依赖程度。在COREX工艺运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风口破损、炉料黏结、金属化率偏低、煤气流反窜等,其中竖炉内炉料黏结是COREX工艺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因此开展抑制COREX竖炉炉料黏结研究可以为解决COREX工艺中黏结问题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对COREX工艺推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COREX球团
热加工过程中,钢铁材料产生质量损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高温氧化,这不但增加了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而且会破坏钢坯的表面质量。降低钢坯高温氧化烧损的方法有三种:惰性气氛法、真空法、高温涂层法。与前两种方法相比,高温涂层保护法具有操作简单、范围广、成本低等诸多优势,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防氧化涂层的研究及应用现状,针对现有防氧化涂料存在的适用温度不高,防护性能有限、作用单一等不足,以钢坯在轧制前的
为了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建立清洁、低碳、安全和高效的现代化能源体系。清洁能源的开发已经成为我国能源革命的重点。微生物电解池(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s,MEC)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全新技术,它可以实现在低能耗下,利用废水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中的有机化物回收电能或氢能,与其他生物制氢技术相比,MEC具有产氢效率高和处理复杂底物的能力。对于析氢反应
目标检测分割的主要目的是识别以及定位图像或视频中的目标。它已被广泛应用于无人驾驶、军事分析以及智能监控等诸多领域,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核心任务之一。目前,世界各地的学者在目标检测与分割的算法研究上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复杂背景下的目标检测分割技术仍然面临许多挑战:1)小目标是指占据图像像素几十甚至几个的目标。它往往具有诸如分辨率低、特征不明显以及对背景干扰敏感等问题,从而导致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