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碳和金属-聚合物复合材料制备及电磁吸收/屏蔽性能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m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波吸收/屏蔽材料主要用于消除外界电磁波对电子元器件的干扰,在电子通讯、航空航天和军事隐身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目前,陶瓷材料、磁性金属及其氧化物、碳材料和导电聚合物等多种微波吸收/屏蔽材料被提出。但是单一材料电磁损耗模式单一,吸收/屏蔽能力有限,制备具有磁、介电损耗于一体的复合吸波材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本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金属-碳复合材料展现出良好的电磁波吸收特性。但这类材料属于刚性材料,其电磁特性难以实现动态调控。面向复杂电磁环境,开发可动态调节的电磁波吸收/屏蔽薄膜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在明确金属-碳复合材料微波吸收机理的基础上,论文利用可拉伸的高分子(热缩弹性体)替换碳材料,利用拉伸调控材料电传输特性,开发具有可拉伸性能的电磁屏蔽薄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商用纸巾和氯化铁溶液经过喷涂、复合、还原工艺,制备了铁纳米粒子/碳纤维复合材料,并探索了其电磁波吸收性能。分别研究了金属负载率和热退火温度对材料微结构影响。研究了材料在微波频段(2~18GHz)磁导率和介电常数,明确了微结构对材料阻抗匹配影响,获得了具有最佳阻抗匹配的实验参数。基于传输线理论计算了材料的微波反射率。在测试范围内,复合材料有效吸收带宽达到5.5GHz,最大损耗值40.1dB。这种低成本,可规模化制备的复合吸波材料在军事隐身领域具有一定应用前景。2、利用去合金化法和旋涂法设计制备了可往复拉伸的超薄纳米多孔金银合金/热塑性聚氨酯复合薄膜,探究了薄膜孔隙率对其电学性能,机械性能和电磁屏蔽特性影响。复合材料展现了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能,厚度为150nm的薄膜在18GHz的屏蔽效能达到24dB。同时,该薄膜导电性以及电磁屏蔽性能可通过拉伸实现可逆调控。该薄膜对于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与无线应变传感应用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总之,本文以设计高性能的电磁吸收材料和可调型电磁屏蔽薄膜为出发点,分别利用价格低廉金属铁及高电导率的金和银,制备出纳米粒子/碳纤维复合材料,多孔金银合金/热塑性聚氨酯复合薄膜,两种材料不同领域均表现了优异的屏蔽/吸收性能。另外,探究了制备条件对材料微结构及其电磁波屏蔽/吸收性能影响;分析了材料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物理机制;获得了材料结构影响因素和参数优化依据;这为发展高效电磁吸波/屏蔽材料提供技术和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光子阻塞现象逐渐成为量子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表明,当外加经典光照射的一个单个二能级原子与单模腔相互作用的系统时,如果系统此时满足缀饰态共振的条件,单光子的非线性特征就会导致后面光子的共振和吸收被阻碍,进而形成光子阻塞。光子阻塞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单光子转换器、光通信、光量子计算机以及光子路由等新兴的技术的发展都非常重要。此外,光子阻塞会导致反聚束效应。双光子的共振跃迁中,聚束效应与
在本文中,我们使用精确矩阵对角化来研究在周期驱动下海森堡XXX自旋1/2链模型的多体局域化性质。我们通过在封闭无序的海森堡XXX模型中加入由三角函数构成的时间周期场来建立周期驱动系统。研究表明本征态的保真度能够捕获多体物理学基础的量子临界性,可以用来表征该封闭自旋系统中的多体局域化性质的转变。我们得到了对于高能多体本征态,即其激发态保真度,周期驱动的海森堡XXX自旋1/2链在不同无序外场强度和不同
自量子场论提出以来,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构成和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电磁场能够在所有空间中传播,其本身具有涨落的特性,即使是在绝对零度的真空中,电磁场涨落的特性依旧存在,这就说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其中存在着零点能。1948年,荷兰物理学家Hendrik Casimir预言:将真空中两块平行放置的中性金属板靠近时,两金属板之间会存在一种吸引力。这种现象后来被人们称为Casimir效应。在此基础上,当把靠近
新材料的研发一直是物理/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压力作为一种基本物理学参量,已成为获取具有优异性能新材料的有效方法。但高压实验通常研发周期较长、需要成本较高且条件较为苛刻。与实验相比,计算机模拟技术速度快、成本低而且可以超越现有实验技术的压力极限。因此,理论计算常常处于高压科学的前沿领域,无论是在推动基础科学发展还是在新材料研发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如受理论计算启发富氢化合物超导电性的突破性进展。考
近红外长余辉发光纳米粒子由于其发射波长位于生物学窗口范围内,并具有无生物组织荧光背景和活体生物组织穿透深度大等优点,而成为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尤其,具有超长余辉时间的过渡金属Cr3+离子掺杂的镓锗酸锌(ZGGO:Cr)近红外长余辉纳米粒子,已显示了在无荧光背景生物成像和对肿瘤的余辉光动力治疗的潜在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对于ZGGO:Cr长余辉纳米粒子的余辉发光机理的认识仍然需要进一步厘清,余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氮化铝(AlN)作为Ⅲ族氮化物中具有最宽带隙的直接带隙半导体(带隙为6.2 e V),在发展紫外光光源(发光二极管和激光二极管)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实际应用中,AlN的器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导电性。研究发现,AlN可以通过掺有施主型掺杂剂获得有效的n型导电性。然而,它并没有表现出有效的p型可掺杂性,使其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受到限制。因此,寻找合适的受主型掺杂剂使AlN
近些年来,关于里德堡原子的研究备受关注。在中性原子系统中由于里德堡阻塞效应的存在,在阻塞半径内最多只能有一个原子被激发到里德堡态,这就为多原子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并且里德堡阻塞效应被成功应用于制备量子态,实现量子逻辑门等。本文结合里德堡阻塞效应和Lewis-Riesenfeld不变量理论,提出制备多粒子GHZ态和实现多个目标原子的受控非门的方案,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和第二章简述了与我们研究工
长余辉材料是一种储能发光材料。传统的长余辉发光电子传输模型认为,余辉材料的充能通过填充位于导带底附近的余辉陷阱实现,通常需要高能电离辐射光源激发。这种高能激发特性会给长余辉材料的某些实际应用带来限制。上转换充能(Up-Conversion Charging,UCC)是一种可以用可见光或近红外光填充余辉陷阱的有效方法,为利用低能激发光对长余辉材料充能提供了选择。近几年,关于UCC的研究大多是非线性上
可拉伸电子器件凭借其可穿戴、美观舒适的优点,在人体健康监测、电子皮肤、人机界面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其中可拉伸场效应晶体管是可拉伸集成电路和系统最基础的元件。在可拉伸场效应晶体管中,可拉伸绝缘材料可以在衬底、电极、绝缘层等所有器件组分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目前关于可拉伸场效应晶体管中的可拉伸绝缘材料的详细信息仍然缺乏系统性的报道,且材料种类有限,可拉伸场效应晶体管的开发仍处于
自2004年石墨烯的成功剥离以来,由于其优异的性质,引起了人们对二维材料的研究兴趣。在短短的二十年里,二维材料的种类和应用领域都得到了飞快发展。二维材料展现出许多不同于三维体相的独特性质。尽管二维半导体材料在新型光电装置研发方面优势凸显,但急需设计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和高稳定性的新材料。大量理论预测的二维材料被实验合成,充分表明理论计算对研发新材料的指导意义。主族非金属元素间强共价键特性及多样的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