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情境启动对情绪面孔识别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yueyue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他人面部表情的正确识别是社会互动的关键,这一能力是个体形成良好社会适应的基石。对他人情绪面孔传递的情绪信号进行识别的能力(简称情绪识别)在早期依恋情境中得以发展,并且在成年期同样具有情境依赖的特征,尤其在依恋相关情境下出现暂时性的改变。随着依恋研究的社会认知转向,更多研究开始关注依恋情境下个体情绪识别的变化,探讨个体情绪识别表现在不同依恋情境中的状态性和情境敏感性,以此来考察个体进行情绪识别的潜在风险因素和改善途径。在依恋研究中涉及的依恋情境主要包含依恋威胁和依恋安全两种情境。依恋情境启动是指在实验室中通过诱导回忆或者线索提示的方式,使得被试再次体验过去某一特定依恋情境下的感受和想法。前人研究已证实依恋情境启动对情绪识别的影响,包括依恋威胁情境启动下情绪识别的减弱和依恋安全情境启动下情绪识别的改善。这些发现证实情绪识别并非孤立的过程,而是存在明显的依恋情境依赖效应。然而,目前的研究缺乏对依恋情境启动影响个体情绪识别的系统性探讨。首先,缺乏对其作用机制的探讨,根据依恋系统动力激活模型的假设,情绪唤起和依恋表征激活可能是依恋情境启动影响情绪识别及其识别偏差的不同路径。其次,基于情绪加工的情境一致性效应假设,依恋情境的效价与情绪线索效价的整合/冲突也影响着个体的情绪识别偏向。再次,目前缺乏依恋情境启动影响情绪识别在神经活动层面的证据。生物行为转换模型假设个体在依恋威胁情境下的认知模式从控制的、反思性模式转换为自动的、反射性模式。这种暂时性的失衡状态被认为是依恋威胁情境导致情绪识别受损的关键。而依恋安全情境启动下动机状态的变化可能是目前这一情境影响情绪识别的结论存在分歧的一个原因。这一情境启动下个体的动机状态可能导致对不同效价面孔的动机性注意偏差。最后,基于个体依恋行为特征具有状态性与特质性并存的观点,个体本身的依恋风格在情境启动和情绪识别之间可能起着调节作用。本论文将基于依恋情境启动,深入考察依恋情境启动对情绪识别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一方面是对个体依恋行为特征的情境动态性与特质性并存的实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深化对情绪识别的情境依赖效应的理解。基于以上的梳理,本论文拟采用依恋情境启动的方法,从情境-个体-线索三者整合的视角尝试构建情绪识别的依恋情境依赖模型。依托行为-电生理-脑成像技术,本论文通过三个研究9个实验从依恋情境启动影响情绪识别的作用机制、依恋情境-面孔效价整合的时程特征以及依恋情境启动影响情绪识别的神经活动基础三个方面开展探讨。基于4个行为实验,研究一围绕“情境-个体”关系探讨依恋情境启动对情绪识别的影响,关注这一情境启动效应中情绪唤醒和依恋表征激活分别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实验1的结果表明,依恋威胁情境启动削弱个体的情绪识别,消极情绪在其中起着中介作用。高依恋回避者的情绪识别不受消极情绪的影响。实验2发现依恋威胁情境启动促进对负性面孔的识别而抑制对正性面孔的识别,这一情境下个体对依恋负性干扰词汇具有更大的敏感性,这一敏感性的提升证实相应依恋表征的激活,同时也增强了这类词汇对正性面孔识别的干扰。高依恋焦虑者尤其表现出这一特点。实验3结果显示依恋安全情境启动改善了个体的情绪识别。仅对于低依恋焦虑和低依恋回避的个体,这一改善效应与积极情绪的提升有关。而依恋安全情境启动对情绪识别改善效应仅在非安全依恋个体身上出现。实验4的结果显示依恋安全情境启动干扰了对负性面孔的识别。个体对依恋正性干扰词汇表现出更大的敏感性证实正性依恋表征的可及性提升抑制了对负性情绪面孔的加工。而依恋焦虑水平越高,受依恋安全情境启动的这一影响越大。研究一从情绪唤醒和表征激活的角度证实依恋威胁情境启动下情绪识别的受损和负性加工偏向,而依恋安全情境启动对情绪识别有改善效应。个体的依恋风格在情境效应中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研究二围绕“情境-线索”关系,通过实验5和实验6两个ERP实验探讨关于依恋情境启动对情绪面孔线索的早晚期注意加工产生的影响,关注依恋情境启动与不同效价面孔的整合产生的情绪加工偏向以及个体对模糊面孔(低强度情绪面孔)的解释偏差在精细注意加工阶段的特征。实验5的结果表明依恋情境线索与情绪面孔的效价早在感知觉加工阶段就出现一致性整合(更大的P1波幅)。而依恋威胁情境启动下表现出对负性面孔的高效加工(更小的N170波幅)。在晚期注意加工阶段,依恋威胁情境启动后个体对情绪线索的持续性注意降低(更小的LPP波幅)。实验6结果显示情境启动效应对模糊面孔识别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注意加工的中晚期阶段。在依恋威胁情境启动下识别正性模糊面孔的识别需要付出更大的认知努力(更强的N400负波),依恋威胁情境启动后对模糊面孔识别也表现出动机性注意下降(更小的LPP波幅)。研究二表明依恋情境启动下情绪面孔与情境的整合效应在注意加工的早晚期都有体现。早期感知觉阶段依恋情境与情绪面孔的整合效应是由自上而下的情境激活预期和自下而上的情绪线索特征共同调节的。而依恋威胁情境启动在注意加工晚期阶段对情绪面孔识别的影响存在一种自上而下的动机性注意降低的特征。基于研究一和研究二的结果,研究三进一步探讨关于依恋情境启动影响情绪识别的神经活动基础和潜在改善途径问题。实验7考察依恋威胁情境启动影响情绪识别的神经活动基础,结果表明默认网络的活跃和突显网络的抑制是这一情境效应的神经活动特征。个体表现出强烈的思维反刍特征,降低了内外部注意转换能力,因此干扰了以外部目标为导向的情绪识别任务,高依恋回避者更大程度上受这一效应的影响。实验8考察依恋威胁情境启动下个体对不同情绪面孔加工偏向的神经活动基础,以及催产素对这一偏向的改善效应。结果表明依恋威胁情境启动下识别正性面孔时涉及情绪冲突和反应抑制的脑区出现正激活,而识别负性面孔时这些区域出现去激活,表现为对负性面孔的加工易化和对正性面孔的加工阻碍。催产素对依恋威胁情境下的这一加工偏向存在改善效应。高依恋焦虑者受催产素的影响增强了对依恋威胁情境线索的威胁预期,因此对情绪面孔表现出过度敏感。实验9考察了依恋安全情境启动影响个体对不同动机特征面孔识别的神经活动基础。结果显示依恋安全情境启动增强了个体情绪面孔识别的神经环路,同时诱发对正性面孔的趋近偏向和对负性面孔的回避倾向。这一动机性注意偏差影响了对不同动机特征情绪面孔的加工偏向。研究三的结果证实依恋威胁情境下的内部思维反刍对认知资源的占用是情绪识别受损的神经基础,而情绪面孔与情境的情感特征的冲突导致的调控需求是影响情绪识别偏向的主要因素。催产素通过增强对正性面孔的注意偏向,抑制对负性面孔的注意偏向来调节依恋威胁情境下的情绪识别偏差。依恋安全情境启动下的情绪识别偏向存在类似的动机性注意偏差。综合以上三个研究共9个实验的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依恋威胁情境降低了个体的情绪识别表现并导致对不同情绪线索的加工偏向。消极情绪唤起和负性依恋表征的激活是这一情境效应的两条潜在作用路径。依恋安全情境启动改善了情绪识别的准确性,积极情绪唤起的中介作用有限。这一情境激活安全依恋表征从而抑制了对负性面孔的加工。(2)依恋情境启动下的情绪面孔加工具有情境一致性整合效应。早期感知觉阶段依恋情境与情绪面孔效价一致诱发了更大的P1波幅,这一整合效应是由自上而下的情境激活预期和自下而上的情绪线索特征共同调节的,N170波幅的降低表明依恋威胁情境下识别负性面孔具有一致性加工优势。依恋威胁情境下个体在注意加工晚期阶段对情绪面孔识别的影响存在自上而下的动机性注意降低(LPP波幅降低)和对模糊面孔的负性解释偏向(N400波幅增强)。(3)依恋威胁情境下个体的内部状态具有思维反刍的特征,表现为默认网络的活跃和突显网络的抑制,这一状态降低了内外部注意转换能力,干扰了以外部目标为导向的情绪识别任务。这是依恋威胁情境启动下情绪识别受损的神经活动基础。依恋风格参与调节这一过程,高依恋回避表现出警觉-回避的认知策略,情绪识别能力更大程度上受依恋威胁情境的影响出现受损。(4)认知调控脑区活动差异是依恋威胁情境启动下对不同情绪面孔识别偏向的神经活动基础。通过增强对正性情绪的注意偏向和抑制对负性面孔的注意偏向,催产素对依恋威胁情境下的这一加工偏向存在改善效应。(5)依恋安全情境启动广泛增强了个体情绪面孔识别的神经环路。这一情境诱发对正性面孔的趋近偏向和对负性面孔的回避倾向。情绪冲突脑区的活动变化是这一动机性注意偏差的神经活动基础。(6)个体的依恋风格调节依恋情境启动对情绪识别的影响。这些调节效应符合依恋情境中不同依恋风格个体惯常使用的依恋策略假设,证实个体在依恋情境下的认知过程受情境和长期依恋风格的共同影响,体现出状态性和特质性的并存。围绕依恋情境启动对情绪识别的影响,本论文借助实验室情境启动的方式,从情境-个体-线索三者整合的视角构建情绪识别的依恋情境依赖模型。论文有以下几点创新:1)以依恋特征的状态性和情境敏感性为焦点,借助情境启动这一社会认知实验方法和神经成像技术探讨了依恋情境下情绪识别的状态性特征。2)通过内部情绪/表征激活和情境-线索整合重点考察了依恋情境启动下的情绪识别偏差及其神经活动基础,进一步揭示依恋情境下个体的情绪识别变化的本质。证实催产素对情绪识别偏差的改善效应,以及通过面孔趋避互动而非静止面孔证实了依恋安全情境下的动机性注意偏差的存在是导致情绪识别偏向的因素。3)围绕作用机制-时间进程-神经生理基础,以及依恋风格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行为测量、事件相关电位测量和神经活动测量,结合生理激素的使用,以一种“情境-个体-线索”整合的视角探究情绪识别的依恋情境依赖模型。探索依恋情境启动对情绪识别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全面而系统地理解依恋情境下情绪唤醒和认知偏差等潜在因素对情绪识别的影响,对依恋情境启动影响情绪识别的时程特征和神经活动基础的考察,有助于从“情境-个体-情绪线索”这一整合的视角理解个体在依恋这一社会性情绪情境中的情绪认知特征,为情绪识别的依恋情境依赖效应和依恋情境启动效应机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证据。构建情绪识别的依恋情境依赖模型,不仅加深研究者对依恋情境启动效应发生机制的理解与认识,也为验证个体的情绪认知的情境可塑性方面做出了贡献。其次,对于依恋情境启动下情绪识别偏向的考察验证了依恋理论中关于依恋内部工作模型(依恋表征)引导信息加工偏向的核心假设,本研究结果探讨依恋情境下个体依恋表征的激活对情绪面孔识别偏向的影响,对其效价进行了进一步划分,证实其情绪、认知和行为成分共同作用于后续的认知过程,是对依恋内部工作模型理论的进一步印证。再次,验证了依恋行为特征动态性与特质性并存的假设,对于依恋风格在依恋情境启动效应中的调节角色的证实,验证了个体的认知过程受当下的依恋情境与长期稳定的依恋风格共同影响,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依恋理论中关于依恋行为的动态性和情境依赖性的观点。这些假设的验证在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依恋理论方面做出了贡献。最后,在实践意义上,本研究结果揭示了依恋情境下的潜在风险因素(如强烈的消极情绪唤醒或负性认知偏差)对情绪识别的影响,有助于及时识别不良依恋关系互动情境下的个体情绪识别能力受损的成因并予以改善,促进未来家庭教育和育儿方法的改良。本研究结果也初步探讨了相关改善途径(如激活安全依恋表征或催产素的积极效应),这些发现对临床上依恋创伤经历造成的情绪识别障碍患者(如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心智化干预治疗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比如采用暴露疗法结合情绪调节训练和认知偏差校正的方法对依恋创伤情境进行脱敏训练,对个体提升依恋创伤后的社会认知和促进社会适应具有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为了找到一种能经济、简便获得胸腺素β4(Tβ4)活性蛋白的方法,试验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原核表达重组鸡Tβ4串联体(2Tβ4)并对其进行克隆。将鸡Tβ4串联体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后盐析、疏水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纯化重组蛋白,采用免疫印迹方法对重组蛋白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获得了纯化的重组2Tβ4蛋白,并具有生物
期刊
人的素质全面提高和个性自由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规定性。教育是促进人的素质全面提高和个性自由发展的重要途径。自从美国威斯康辛学派的地位获得理论在19世纪60年代末出现以来,大量研究发现教育期望对教育获得有着重要影响。教育期望作为学生认识自己可能获得的教育水平的主观信念,是有效且稳定的预测教育获得的指标,研究教育期望的形成受到哪些关键因素影响因此具有重要意义。早期的地位获得理论对于教育期望如何形成
学位
为优化提高教育服务模式,在私有云平台的支持下,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研究设计了一种智慧教育服务系统。基于OwnCloud私有云平台搭建了智慧教育服务系统的硬件环境,应用VMware实现系统的虚拟化功能,根据智慧教育的特性设计系统的功能需求,通过K-means聚类计算分析处理学习行为,实现系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系统仿真模拟试验,证明设计系统可以准确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轨迹与学习背景。
期刊
微篇小说篇幅短小,但含蕴的信息量可谓纳须弥于芥子之中,以求给读者带来强烈而富有爆炸性的审美刺激。微篇小说可以通过人物代号、文本留白、歧义反差等表现形式,拉大读者与文本间、文本与现实间的信息差距,在"信息差"的呈现与填补中带来奇妙的审美体验。
期刊
学位
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后,中国将减贫事业的重心转向“相对贫困”。数字经济背景下,移动支付将互联网、终端设备、金融机构有效地联合起来。基于2017—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移动支付对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选取社区内除自身以外使用移动支付家庭的比重作为工具变量进行估计。研究发现,移动支付能够显著缓解相对贫困,使用移动支付的家庭相对贫困概率下降约15.2%。机制分析显示,移动
期刊
突破现有的儿童科普形式,在新的互动、体验和科普方式上培养儿童对昆虫的兴趣和动手能力,提高孩子对昆虫的了解和认知,以此教育孩子保护自然。通过解析当前昆虫科普方式的现状和不足,运用竞品分析、归纳数据等方法,深挖用户需求点,探讨对儿童昆虫科普教育的服务系统设计方法。建构集社区、书店、绘本、App、教育、交友、学习等功能的儿童昆虫科普教育的服务系统设计。为服务系统的设计和昆虫知识教育模式寻求出新的呈现方式
期刊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吴越砖石佛塔的研究多着眼于仿木构,将其看作填补唐宋交接之际木构建筑史空白的重要材料。本文淡化对仿制木构的研究,转而强调砖、石结构本身的特殊性,及其所建构出的塔内塔外、塔身塔基相互关联的复杂宗教空间。本文以杭州闸口白塔为中心,以时间为线索梳理吴越砖石佛塔的发展,认为闸口白塔的微缩尺度、建筑细节、图像程序为该区域佛塔的“模型”。进而分析吴越新型的砖石佛塔如何将建筑、图像、舍利等要素,系
期刊
<正>为使新入职年轻干部尽快适应岗位、进入角色,双辽市委组织部积极为年轻干部搭平台、压担子,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传好“接力棒”,力促年轻干部在干事创业中提升能力、茁壮成长。坚持交流中“传”,增强干部认同感。为打造有凝聚力的组工队伍,始终坚持以传”为基,不断增强年轻干部对队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建立健全谈心谈话机制,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