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病毒疫苗株反向遗传学改造并拯救及疫苗在病毒进化中的影响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zx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瘟是由一种对家猪和野猪均有高致病性、高传染性,该病的爆发会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并损害国内及国际间的猪产品贸易。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此病列为A类传染病,其病原体猪瘟病毒也被《国际生物武器公约》列为重要动物生物恐怖病原体或动物生物战剂,因此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猪瘟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它是直径40~60nm,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大小为12.3kb,包括5′、3′非编码区和一个开放阅读框(ORF)。该ORF编码3898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然后由宿主细胞信号肽酶、猪瘟病毒的丝氨酸蛋白酶、Npro和NS2的自切割等共转录及转录后修饰作用,产生12个蛋白:4个结构蛋白(C、Erns、E1、E2),8个非结构蛋白(Npro、P7、NS2、NS3、NS4A、NS4B、NS5A、NS5B),同时至少还有两个前体蛋白E2-p7和NS2-3存在(20-27)。其中E2在感染过程中作为主要的中和抗原诱导机体的免疫反应本论文第一部分总结猪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最新研究进展。第二部分通过生物信息分析并结合Van Rijn P的研究找到抗原性较强的E2部分序列,然后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c-E2,表达并纯化E2蛋白,通过免疫小鼠得到E2蛋白抗血清。第三部分改造质粒PMC18C-CSFV,在CSFV cDNA后添加丁肝核酶和T7终止子,改造后的质粒命名为PMC18C-CSFV-rz-T7,并用于猪瘟病毒兔化弱毒株的体外拯救。质粒的改造使CSFV兔化弱毒株cDNA能够进行细胞内转录,该反向遗传改造,简化了体外转录过程和避免体外RNA易降解的缺点。随后在PMC18C-CSFV-rz-T7质粒基础上进行分段改造,构建两个新质粒(PMC18C-CSFV-rz-T7(含NS5B)、PMC18C-CSFV-rz-T7(不含NS5B)),这是以探究单链的猪瘟病毒的基因组能否像流感病毒那样以分段的形式存在,以区分野生毒株和疫苗株,为净化猪瘟病毒奠定基础。但是实验结果表明, NS5B脱离基因组后,通过额外添加未能恢复病毒的可育性。第四部分分析了疫苗对病毒进化产生的影响。我们的结果表明疫苗可以通过重组和点突变增加猪瘟病毒的遗传多样性和介导免疫逃避,强制免疫可以加速疫苗对猪瘟病毒种群动态、进化速率和适应性进化的影响,同时疫苗接种可以通过影响密码子偏好改变猪瘟病毒的宿主适应性。我们的结果揭示了过度使用疫苗的潜在危害。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外源性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5对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helperT cell 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 cell,T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一直依循着摩尔定律稳步前进。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的性能也随着器件尺寸的持续缩小而不断提升。然而,在互补金属氧化物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关键是要减少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CO2)的排放。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 CA)是目前发现的高效CO2水合催化剂。将CA酶应用于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技术,将提高CO2吸收效率,且能耗低、无二次污染。但游离CA酶不能回收使用,且酶活不稳定。碳
Accurate seismic assessment and proper aseismic design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requir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response of u
本文在分析近年目标跟踪的基本理论和最新算法的基础上,根据跟踪算法时空上下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时空上下文算法利用目标周围时间和空间的上下文信息进行跟踪,算法实时
放线菌是一类高 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菌,目前已知抗生素中有60%以上是由放线菌合成。链霉菌是一类高等放线菌,具有强大的抗生素合成能力和复杂的形态分化,故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随着空气质量的日益恶化,在雾霾天气条件下通过图像传感器采集到的图像存在对比度低、信噪比较低、边缘信较息少、灰度分布集中等缺点,研究雾霾天气下图像去雾技术,并对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