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45的AFLP和SSR分子标记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luoye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叶锈病是国内外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因此,对小麦抗叶锈病基因进行标记、定位,可以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便利,并对随后抗病育种效率的提高和基因克隆有重要作用。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45发现于一个日本小麦与黑麦(Secale cereale)的杂交后代中,并定位于2A染色体上。国内外至今尚未发现对它表现有毒力的菌株,是一非常有效的小麦抗叶锈基因,目前还未见有Lr45分子标记的报道。TcLr45×Thatcher F_2苗期室内接菌鉴定表明,Lr45抗病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
其他文献
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又称“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sequencing technology),相比之前的室内培养、指纹图谱技术、DGGE克隆测序以及第一代
重金属镉是一种对生物体危害较重的一类环境污染物,关于其对动植物的危害的研究已有很多的研究报道,但关于其对昆虫的生长发育及昆虫对它的抗性研究报道还比较少,为了进一步了解
化学防治是目前控制农业生产中杂草、害虫和病害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然而传统农药剂型存在有机溶剂含量高、粉尘漂移和分散性差等缺点,只有一部分有效成分到达靶标,其余部分
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是北半球小麦生产上一种间歇性大发生的毁灭性害虫,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小麦产区,在历史上曾多次大发生,对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近
甘薯茎线虫病是甘薯生产上危险性病害之一,给甘薯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生产中常用化学药剂防治该病,但化学药剂成本高、对人畜剧毒,并且有农药残留。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
本研究应用比较形态学分类方法对中国粒科线虫(Anguinidae)的主要属种(Ditylenchus,Pseudhalenchus,Subanguina)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在中国5省16市县采集土样,共分离到线虫标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是存在于昆虫病原线虫肠道内的菌革兰氏阴性菌,属肠杆菌科细菌Enterobacteriaceae,共包含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和发光杆菌属Photorhabdus,分别与斯氏线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