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是北半球小麦生产上一种间歇性大发生的毁灭性害虫,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小麦产区,在历史上曾多次大发生,对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近几年,仍在局部地区爆发成灾,并具有扩大蔓延的趋势,是小麦生产上的潜在威胁。但由于红麦吸浆虫室内饲养难度大,关于其滞育多态现象的记载仅见于田间调查和观察,缺乏理论上的深入研究,至今尚未见到有关对其滞育多态现象的机理进行明确阐述的研究报道。RAPD作为一种方法简单、操作简便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昆虫分类学,物种亲缘关系,系统发育,有害生物鉴定,害虫抗药性诊断和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中应用颇广。本研究应用RAPD技术对麦红吸浆虫的10种不同滞育虫态进行了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小型昆虫DNA提取往往比较困难。参考多人方法,最终选取Collins(1987)疟蚊DNA提取方法,此方法能很好且比较稳定的提取DNA。2.根据分子量Marker(DL2000),明确麦红吸浆虫基因组DNA的大小在25kb左右。3.优化小型昆虫的RAPD反应体系,使其更经济、稳定,该反应体积为25μl,由4.0μl 10×buffe(r含Mg2+),2.0μl dNTP(s各2.5mM),1.0μl DNA模板,1.0μl Taq酶(1U/μl),1.0μl随机引物,16.0μl的超纯水组成。4.应用44种随机引物对10种麦红吸浆虫滞育虫态进行RAPD扩增,共筛选出6条随机引物S1,S50,S81,S83,S1031,S1248可以对10种麦红吸浆虫滞育虫态扩增出稳定清晰的多态性片断(附图1)。不同引物扩出的条带从0~21条不等,多态性片断共计81条。其中S1扩增出19条,S50扩增出21条,S81扩增出9条,S83扩增出8条,S1031扩增出13条,S1248扩增出11条,相对分子质量在200bp~2000bp之间。5.从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性系数以及聚类图结果来看,裸露幼虫之间的遗传距离比较近,遗传相似性比较强,亲缘关系比较近;而结茧幼虫之间的遗传距离比较远,遗传关系比较复杂。本论文在国内首次运用RAPD技术对不同滞育状态的麦红吸浆虫进行了研究,旨在分子水平上推测麦红吸浆虫滞育多态性及其相互关系,为麦红吸浆虫滞育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分子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