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红吸浆虫不同滞育虫态的RAPD分析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yin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是北半球小麦生产上一种间歇性大发生的毁灭性害虫,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小麦产区,在历史上曾多次大发生,对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近几年,仍在局部地区爆发成灾,并具有扩大蔓延的趋势,是小麦生产上的潜在威胁。但由于红麦吸浆虫室内饲养难度大,关于其滞育多态现象的记载仅见于田间调查和观察,缺乏理论上的深入研究,至今尚未见到有关对其滞育多态现象的机理进行明确阐述的研究报道。RAPD作为一种方法简单、操作简便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昆虫分类学,物种亲缘关系,系统发育,有害生物鉴定,害虫抗药性诊断和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中应用颇广。本研究应用RAPD技术对麦红吸浆虫的10种不同滞育虫态进行了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小型昆虫DNA提取往往比较困难。参考多人方法,最终选取Collins(1987)疟蚊DNA提取方法,此方法能很好且比较稳定的提取DNA。2.根据分子量Marker(DL2000),明确麦红吸浆虫基因组DNA的大小在25kb左右。3.优化小型昆虫的RAPD反应体系,使其更经济、稳定,该反应体积为25μl,由4.0μl 10×buffe(r含Mg2+),2.0μl dNTP(s各2.5mM),1.0μl DNA模板,1.0μl Taq酶(1U/μl),1.0μl随机引物,16.0μl的超纯水组成。4.应用44种随机引物对10种麦红吸浆虫滞育虫态进行RAPD扩增,共筛选出6条随机引物S1,S50,S81,S83,S1031,S1248可以对10种麦红吸浆虫滞育虫态扩增出稳定清晰的多态性片断(附图1)。不同引物扩出的条带从0~21条不等,多态性片断共计81条。其中S1扩增出19条,S50扩增出21条,S81扩增出9条,S83扩增出8条,S1031扩增出13条,S1248扩增出11条,相对分子质量在200bp~2000bp之间。5.从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性系数以及聚类图结果来看,裸露幼虫之间的遗传距离比较近,遗传相似性比较强,亲缘关系比较近;而结茧幼虫之间的遗传距离比较远,遗传关系比较复杂。本论文在国内首次运用RAPD技术对不同滞育状态的麦红吸浆虫进行了研究,旨在分子水平上推测麦红吸浆虫滞育多态性及其相互关系,为麦红吸浆虫滞育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分子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在对鸭跖草生物防治研究过程中,从辽宁地区鸭跖草罹病植株上分离到4个菌株,筛选得到高致病真菌F-3菌株。通过对F-3菌株鉴定、寄主范围测试、安全性评价、生物学特性及致病
我国是世界上稻作面积最大的国家,水稻单产和总产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同时我国具备世界上最先进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每年有大量的杂交水稻良种从我国输往世界各地。据估计,未来十
蛴螬是重要的地下害虫,在安徽萧县为害普遍。摸清环境因素与蛴螬发生量的关系,以及作物田蛴螬虫源是开展蛴螬综合治理的基础,更是准确预测预报蛴螬为害的关键。本论文主要根
黄瓜白粉病是大棚黄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但目前缺少对其防治优良的药剂,而且药剂剂型大多以乳油和可湿性粉剂为主,对黄瓜品质和环境均有不良影响。本研究通过筛选获得了防治
彩色马蹄莲(Calla lily,Zantedeschia.spp)是世界驰名的切花,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彩色马蹄莲栽培规模不断扩大和从国外大量引种,导致彩色马蹄莲遭受病毒侵
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又称“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sequencing technology),相比之前的室内培养、指纹图谱技术、DGGE克隆测序以及第一代
重金属镉是一种对生物体危害较重的一类环境污染物,关于其对动植物的危害的研究已有很多的研究报道,但关于其对昆虫的生长发育及昆虫对它的抗性研究报道还比较少,为了进一步了解
化学防治是目前控制农业生产中杂草、害虫和病害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然而传统农药剂型存在有机溶剂含量高、粉尘漂移和分散性差等缺点,只有一部分有效成分到达靶标,其余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