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糊精衍生物在几种生理活性分子电传感中的应用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76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糊精作为第二代超分子主体分子,因其特殊的手性空腔结构以及内腔疏水外腔亲水等优异性质,能在水溶液中将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高效、选择性地嵌入其孔洞中形成稳定的主-客体包合物。环糊精与底物分子间这种非共价弱相互作用的识别选择性和动态可逆性为构筑新型传感电极提供一种思路,因此,环糊精广泛应用到电化学分子识别方面。然而,天然的环糊精由于溶解性差和对底物键合缺乏选择性等缺点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在本文的工作中,针对几种重要的具有生理活性小分子物质,我们设计合成了几类环糊精衍生物分子,并将其作为电极材料制备了两种新型化学修饰电极。具体内容如下:1.聚全-[6-脱氧-6-半胱氨酸]-γ-环糊精修饰电极对尿酸、抗坏血酸和多巴胺的检测合成了一种全修饰的全-[6-脱氧-6-半胱氨酸]-γ-环糊精,半胱氨酸同时带有氨基和羧基,通过电聚合的方法可以使其在电极表面进行酰胺化反应,从而形成一层致密的环糊精聚合物膜。通过电化学实验对聚合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利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膜电极表面官能团和形貌进行表征。进一步,采用循环伏安和差分脉冲伏安实验探究其对尿酸、抗坏血酸和多巴胺的电化学检测性能。该聚合物膜电极P-Cys-γ-CD利用空腔可以对尿酸、抗坏血酸和多巴胺三种分子进行不同程度的包合,得到三个完全分开的氧化峰,实现了对尿酸、抗坏血酸和多巴胺的同时检测。2.基于巯基化环糊精-金纳米粒子-大孔碳修饰电极对色氨酸对映体的手性检测利用取代法合成了全修饰的巯基化β-CD,并将其与Na BH4共同还原制备了巯基化环糊精修饰的直径在2-3 nm的金纳米粒子。利用Ryoo法制备大孔碳,通过物理研磨和机械搅拌两种方式将巯基化环糊精-金纳米粒子嵌入大孔碳空腔中,构筑巯基化环糊精-金纳米粒子-大孔碳杂化体。进一步,采用傅里叶红外(IR),热重分析(TGA),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该杂化体进行表征。然后,将该杂化体作为电极材料构筑新型化学修饰电极,利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L-,D-色氨酸对映体进行手性检测,通过对比该两种不同方式制备杂化体的修饰电极的检测结果分析,物理研磨方法构筑的杂化体修饰电极的检测效果优于机械搅拌方法制备的杂化体修饰电极,并对两种传感检测的机制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水泵在机械生产系统内占据重要的位置,实践生产过程中全部液体循环、加压操作等,均由水泵运行工作实现,水泵运行过程中,其密封成效直接决定整个运行效果和机械使用年限。机械密封技术作为当下从源头解决水泵泄露的重要方法和举措,有助于强化水泵自身密封效果,确保水泵处于可靠运行状态。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机械密封自身工作原理和特征,掌握其在水泵维修中应用的重要作用,分析水泵维修中机械密封常见问题,提出相应的应用策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运用,对于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开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是大势所趋。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实践意义和策略,以期完善信息化教学模式,提升信息化教学效率。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加强了大单元意识,写作教学不能仍持旧观念,应该与时俱进,在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优化教学,树立大单元意识,运用大单元教学真正提升学生写作能力。通过引用大单元的概念,在了解大单元是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课程思维的形象化表现的基础上,列举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中的写作任务,对本册教材大单元写作教学进行可行性分析,并以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进行大单元写作教学实施,做到知学用一体化。
<正>2022年,中国厨电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面对挑战,在传统厨电产品以品质化、高端化进阶转型,继续为厨电行业发展稳定输出的同时,洗碗机、集成灶、微蒸烤一体机、空气炸锅凭借逆势增长的出色表现,成为厨电行业稳定前行的“新势力”。厨电新势力的崛起与传统品类的升级,将厨电行业推向了发展历史的新征程。
期刊
疫情期间,受居民收入预期、消费信心和意愿、技术进步、民族和文化自信等因素影响,我国居民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也呈现出结构优化升级、居民消费倾向走低影响或长期化、新型消费蓬勃发展、安全就近消费和囤货式消费增加、国货消费全面崛起以及绿色消费普及化发展等新特征新趋势。在准确把握消费对经济循环牵引带动作用的前提下,应进一步聚焦重点、瞄准难点、把握亮点,从提振消费信心,完善市场主体纾困措施,鼓励供给创新,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在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的基础上,如何“抗疫”教育资源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十分重要。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它的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要挖掘整理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英雄人物、感人事迹,以此向学生阐述中国精神、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大流行引起全球对此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度关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经过多次突变,出现传染速度加快、免疫逃逸、隐匿性传播等特性,令防控形势至今仍异常严峻。对患者的早发现、早隔离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控措施。因此,迫切需要快速、高灵敏的检测手段来甄别此病毒,以便及早识别感染者。本文简要介绍了
为探究自我损耗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在实验1中特选取60名某高校免费师范生进行IAT内隐联想测评实验,设计2(无损耗、低损耗)×2(相容任务、不相容任务)的混合实验;在实验2中选取50名某高校免费师范生进行外显教师职业认同测量。结果表明,在实验1中:(1)以反应时为指标,自我损耗与相容任务类型之间交互作用显著[F(1,53)=5.08,p < 0.05,η~2=0.60];在无损耗的条件下,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