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是我国乃至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独具“粮—饲—经”三元结构属性,开发潜力大。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几次突破,玉米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玉米产业经济横跨农业之一、二、三产业,牵动整个农村经济。河北省是玉米主产区,研究河北省玉米产业发展问题对提高河北省农民收入和经济实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国内外玉米产业研究的理论基础上,以河北省玉米生产、消费发展现状为研究背景,对玉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生产规模小、整体效益差,播种面积增长潜力不大,单产水平低,品质不符合市场需求,深加工转化水平低是河北省玉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法、综合比较优势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影响玉米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剖析。从微观层面出发,探索种植玉米的成本收益变动、玉米及其替代作物的价格变动、技术进步、玉米收获机械化、玉米存储对玉米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成本收益率的降低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玉米价格、农户种植习惯和玉米的种植规模具有正相关性,玉米的替代作物小麦、大豆的价格和玉米的种植规模具有负相关性,玉米种植户的生产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经济理性;激发农民采用新技术的意愿,增加农业推广人员的数量、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对于优化玉米品质有积极作用;玉米收获机械化有利于提高玉米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玉米机械产业的发展;我国农民储粮过程中的损失率为8%,远高于发达国家的3%,帮助农户安全储粮,开发农户储粮这个“无形粮田”,也相当于增产、增效。从宏观影响因素出发,分析农业结构调整、玉米产业政策、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等因素对玉米产业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宏观因素对玉米产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后,通过系统分析河北省玉米产业在原材料生产、加工业转化、畜牧业转化方面存在的比较优势,提出了河北省玉米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