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的实时光学图像重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aixiaoaixiao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Imaging Ladar,简称SAIL)基本原理来源于微波波段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SAR),是国外报道的能够在上千公里观察距离上实现厘米量级分辨率的唯一光学成像观测手段。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光学信息处理最成功的应用之一就是对微波SAR回波数据的成像处理,伴随着数字处理能力的提高,这种光学处理方法很大程度上被数字处理方式取代。然而随着未来对机载和星载SAIL图像分辨率要求的提高以及实时成像处理的需求,对数字成像处理器的传输和运算速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光学成像处理器能够提供高速非相干的数据并行处理能力,从而实现实时图像信息获取,并具有很高的动态输出范围,可以降低对通信系统传输数据量和传输带宽的要求,另外,可以实现集成化,减小系统的重量和体积,降低系统功耗,因此在未来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的数据成像处理中具有很大优势。目前微波SAR的光学处理器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紧凑结构的实时SAR光学处理器已经研制成功并应用,但是目前国际上对SAIL的光学成像处理尚处于初级研究阶段,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发展空间。本文围绕SAIL的光学成像处理,开展了相关理论及实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提出了一种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的二维傅里叶变换成像算法,给出了算法的基本流程及其物理描述,并与SAIL传统成像算法进行了对比,结合侧视SAIL单散射体目标两维数据收集方程对SAIL二维傅里叶变换算法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式推导,并得出了矩形天线孔径结构下的距离向、方位向成像分辨率,并提出了适合SAIL二维傅里叶变换算法的两种处理模式,即一维输出模式与两维输出模式,最后给出了SAIL二维傅里叶变换算法与SAIL传统成像算法对SAIL大口径实验室验证装置所得目标回波数据的成像处理结果及其各自处理时间对比。  2.提出了一种基于两维傅里叶变换的SAIL光学处理器。首先介绍了该光学处理器的原理方案,结合SAIL单散射体目标两维数据收集方程对光学处理器的成像过程进行了解析式分析,并给出了光学处理器的成像分辨率,定义了成像宽度,给出了成像压缩比,并确定了保持目标面貌比例的数值关系,结合现有设备搭建了一套SAIL光学处理器实验室验证装置并给出了该装置应用前述两种处理模式对SAIL大口径实验室验证装置所得目标回波信号的成像处理结果。  3.提出了一种基于单个实像散透镜的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光学成像处理器,根据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具体类型,给出了透射式与反射式两种结构。基于侧视SAIL与直视SAIL的统一数据收集方程对光学处理器的成像过程进行了解析式分析,确定了结构参数关系,得到了成像分辨率、目标成像压缩比等性能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特定参数条件下,像散透镜可简化为柱面透镜。应用现有设备搭建了一套基于单个柱面透镜的SAIL光学成像处理器,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给出了该处理器对SAIL大口径实验室验证装置所得目标回波数据的成像处理结果。  4.提出了一种基于单个虚柱面透镜的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的光学处理器。基于侧视条带模式SAIL两维数据收集方程对成像重建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目标成像压缩比,特别给出了矩形以及圆形天线孔径下的成像分辨率。另外,分析了由LCSLM决定的SAIL等效采样率以及LCSLM的等效焦距的取值范围。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利用现有设备,搭建了一套SAIL虚柱面透镜光学处理器实验室验证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给出了该处理器对SAIL大口径验证装置所得目标回波数据的像重建结果。  5.提出了一种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两维匹配滤波成像算法,用于对采用单频本振光与线性调频信号光进行外差接收所得的回波信号进行成像处理。首先给出了侧视条带模式下的单点目标两维数据收集方程,对上述成像算法进行了数学描述,具体分析了矩形与圆形孔径的成像分辨率。利用此算法对模拟SAIL目标回波信号进行了成像处理。  6.提出了一种用于直视SAIL的集成化光学处理器,首先给出了光学处理器的基本原理方案,然后结合直视SAIL两维数据收集方程对成像过程进行了解析式分析,给出了成像分辨率、成像压缩比等特征参数,基于现有设备,搭建了一套直视SAIL光学处理器样机,给出了样机的具体结构参数,并给出了该样机对直视SAIL实验室验证装置所得回波数据的成像处理结果。  7.提出了一种用于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的光折变全息并行成像处理器。首先介绍了全息记录/热固定的物理机制,然后对现有的不同掺杂浓度、不同厚度的Fe∶LiNbO3晶体进行了单偏振以及双偏振均匀性测定,并测定了晶体的平整度,对相同厚度,不同掺杂浓度的Fe∶LiNbO3晶体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了全息记录及热固定衍射效率对比试验,另外,对Fe∶LiNbO3晶体进行了波面的全息记录以热固定,并对晶体内记录的波面进行了检测,最后,利用记录波面后的Fe∶LiNbO3晶体进行了SAIL光学像重建实验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其他文献
该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普适的一般性宽带啁啾脉冲放大理论模型;全面研究了增益介质频带宽度、增益变窄、增益饱和、自相位调制、材料色散、能级弛豫等因素的综合效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口在空间上高度集聚,交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将日趋尖锐,这对中国大多数城市目前滞后型的交通发展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特别是随着中国新一轮城市总
随着光通信、光存储和微光机电系统等众多领域向小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对衍射微光学器件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而迫切。当微光学器件的特征尺寸与入射波长可以比拟,传统标量衍射理
该文主要研究导光通道为空气孔的光子晶体光纤的结构和波导特性特别是它的色散特性.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对光子晶体光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介绍了时域有限差分法的基本原理以
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贯彻落实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按照“试点先行、大胆探索、积累经验、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探索开展了“七权”同确工作.现本文
随着地基光学红外望远镜口径的逐渐增大,其光学系统以及终端仪器的透射部件对于增透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大视场改正镜、大气色散改正镜、望远镜封窗等透射元件。传统真空介质
冷原子物理、激光光谱学作为基础研究领域,不仅加深了人类对物质本质和基础自然规律的理解,其研究发展过程中衍生的频标、光梳、质谱仪等技术在学术界、工业界均有广泛应用,具有
数字光盘产业是我国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柱。然而,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技术上的主动、独立、创新和竞争性,我国光盘产业只能重复进行低利润率的来料加工,严重缺乏发展后劲。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是铁路信号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移动闭塞方式是CTCS系统的最高阶段,它有固定闭塞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如追踪间隔短,节省能耗,运行组织方式灵活,实时提供列车
全息术在1948年由盖伯提出,通过干涉记录衍射再现的方法记录和恢复物体的信息。后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利用电荷耦合器件代替传统的全息干板作为记录的媒介,并通过计算机再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