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业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性行业,在不断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稳健经营,支持国家的实体经济,还要注意防控各种风险,满足资本监管要求。股权再融资作为可以补充金融业核心资本的唯一渠道,开展对金融业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经营业绩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文章全面回顾了国内外的研究文献。接着梳理相关理论,从资本结构变化、股权结构变化、再融资额这三个视角对股权再融资后业绩变化的影响做了理论分析。随后,对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情况做了分析,并总结了它所具有的特殊性;接下来,以1999——2014年期间实施增配的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选择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业绩衡量指标,以行业平均水平作为对照,对公司增配后的业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然后,选择行业调整的增配后业绩变化为被解释变量,以再融资前后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变化、再融资相对规模三个指标为解释变量,选择股权制衡度、股权再融资方式、公司规模和成长性为控制变量,建立增配后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变化因素的回归模型。通过研究得出结论:(1)金融类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最主要的融资动机就是为了应对监管机构的资本约束,增加核心资本,补充营运资金,这是与一般企业股权再融资的一个差别所在。(2)以金融行业的业绩平均水平为对照样本,金融类上市公司在增配前,它的业绩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而增配后它的经营业绩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明显下降。以经行业调整的△AROE对融资前后出现下降的情况进行显著性检验,得出增配当年及后两年的经营业绩与前一年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其经营业绩确实存在下滑趋势。(3)金融类上市公司增配后的股权集中度适度提高可以显著正向影响其经营业绩的提升,公司再融资前股权制衡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它经营业绩的提升;金融类上市公司增配金额相对规模与其再融资前的成长性越高,增配后它的业绩越容易下降。而再融资后资产负债率的变化与公司规模对增配后经营业绩的变化不存在显著影响。最后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给出相关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