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鍉针循经感传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研究

来源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wingerwes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在常规针刺基础上,结合电鍉针刺激手太阴肺经上的列缺穴激发循经感传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与此同时,采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测量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来客观评价电鍉针治疗的循经感传程度。方法:本课题所研究的对象是来自于黑龙江省中医医院针灸及妇科门诊2016年4月-2017年2月的急性乳腺炎患者,将满足选择标准的64名患者按照简单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电鍉针加常规针刺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其中治疗组32例患者,对照组32例患者。运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测量治疗前后观测点与对照点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进而客观评价电鍉针治疗的循经感传程度。治疗过程中,分别记录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乳房疼痛程度、乳房红肿面积、乳房肿块大小、乳汁分泌情况、体温和血常规等,来对比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结果:1.乳房疼痛积分比较:相对于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患者乳房疼痛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1),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有较为显著的疗效(P<0.05);2.乳房红肿面积比较:相比于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患者乳房红肿现象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1),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有较为显著的疗效(P<0.05);3.乳汁分泌情况比较:相比于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患者乳汁分泌不正常现象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1),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有较为显著的疗效(P<0.05);4.乳房肿块大小的比较:相比于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患者乳房肿块均有明显的消散(P<0.01),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有较为显著的疗效(P<0.05);5.体温比较:相比于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患者发热现象均有明显的退热的效果(P<0.01),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疗效(P<0.05);6.血常规的比较:相比于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将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恢复正常水平的趋势(P<0.01),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更显著的疗效(P<0.05)。结论:1.采用电鍉针脉冲刺激列缺穴,能够有效提高穴位附近得气率,并使经气沿着手太阴肺经络方向传导,直达病灶,并最后达到“气至病所”的效果,完成对疾病的治疗,通过激光散斑血流灌注量测定,经络方向上的感传阳性率高达94%。2.通过观测患者电鍉针治疗能够明显在短期内(5天之内)改善患者的急性乳腺炎症状,包括乳房疼痛情况、乳房肿块大小、乳房红肿程度、乳汁分泌情况,患者发热程度和血常规数据。3.电鍉针加常规针刺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总有效率能够达到93.7%,而常规针刺能达到87.5%,电鍉针加常规针刺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组。
其他文献
明王之治作为庄子的政治理想,体现了他对于“真”的追求,希望人人得其“性”、得其“真"。这种“真”之得,需要两方面的因素:一为内在的复性体道的工夫,一为外在的环境、社会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世界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规模速度、结构形式、资金筹措、绩效责任和对经济发展贡献等方面。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
目的: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独特的优势,本课题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规范的随机、对照、盲法的临床研究方法以及公认的临床疗效指标,来进一步的验证和评价中
目的:利用中医中药内外兼治策略,采用耳穴压豆疏通经络,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的机理,配合痰瘀双解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症,通过卫生技术评估方法,探讨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
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性别、年龄、职业、诱发因素、病程长短、HP感染程度分布、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指导,为未来的相关科学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方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挑战。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英语教学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比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合作探究能力欠
目的探讨微导管在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19例60岁以上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78例
介绍了选煤厂常用的浮选精煤脱水设备的使用现状 ,主要对加压过滤机和精煤压滤机进行了对比分析 ;认为选煤厂要实现综合精煤水分在 1 0 %以下 ,则应在浮选精煤脱水中选用效率
提出一种偏照馈电的X/Ka双频段极化扭转式卡塞格伦天线形式,实现了气象和防撞雷达系统共用一副天线,达到降低气象和防撞雷达设备体积和重量的目的。天线的试验结果表明,天线
“胃喜为补”首见于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虚劳》。原文为:“食物自适者,即胃喜为补”。意思是说人体乐于接纳的食物,为脾胃所喜,可起到调补作用。胃喜为补理论的本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