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托克维尔的民主观——关于专制国家民主化转型的思考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致力于围绕“专制国家民主化转型”这一主题,对托克维尔的民主观进行梳理与阐述。因而在论述过程中,并不会对托克维尔的民主观做全景式的论述,而会集中阐述托氏思想中有关专制国家民主化转型的内容。托克维尔的这部分思想主要集中于《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散见于《论美国的民主》和《回忆录》中。托克维尔对18-19世纪专制法国民主化进程的分析与理论抽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世界意义的广泛影响,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主要分析了托克维尔眼中的专制国家进行民主化转型时所遇到的障碍。它包括四个领域的五个障碍:政治领域上的集权国家,社会精神领域上的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社会结构领域上的原子化的社会,民主认知领域上的对革命建构作用的迷信、和缺乏改革的素养和耐心。这五个障碍互为因果,相互作用,使专制国家历经激烈的革命和长期的动乱都难以走向民主。需要强调的是,本文认为托克维尔是站在批判理性主义的哲学视角上进行以上的政治哲学讨论的,他非常强调“爱自由”对于民主实现的重要性,并担心人们放弃对政治自由的爱以致被专制奴役。只有人们一方面热爱政治自由,另一方面理性地认识上述的障碍,才能更好地通向民主的坦途。  具体而言,本文将按以下顺序展开论述。  导言部分介绍托克维尔民主观的产生过程和主要思想,并引出本文的主题。第一章从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两方面,介绍托克维尔思想的现实来源与理论来源。第二章集中论述托克维尔的民主观,包括托克维尔的民主的意涵,实现民主的障碍及实现民主的关键因素。第三章首先介绍托克维尔民主观的理论发展与影响,再论述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该文揭示了德里达哲学解构论的基本内容和特点:通过分析和批判胡塞尔的现象学、卢梭和索绪尔的语言学,解构了西方传统理性哲学的“在场的形而上学”及其“语音中心主义”和“逻
文化和失范问题是学术研究的两个传统论域,而把“文化”和“失范”连在一起,并将其置放入社会转型这一宏观背景之下加以考察,探讨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失范问题,则是一个新的理
随着世俗化的开始,神圣的充盈逐渐减退、天使已成传言,在我们的意识中消失了。贝格尔认为,在这样的宗教状况下,必须从我们发现自己居身其中的处境开始,即便“超验的表征”已经变成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社会阶层结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结构的中下层逐步缩小,中间阶层已经出现,并且正在不断壮大,社会结构较上层的部分的社会阶
科学家在从事科研过程中的状态已经日益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类似于朱克曼《科学界的精英》一书关于专门探讨科学家成功因素的研究,成为许多国家改善科研管理有效性的手段的重要借鉴。 本文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出发,根据当代社会历史条件,将科学家的需求层次划分为以自我实现为目标的主导需求和以维持生理、安全、社交及尊重为目标的辅助需求。对于科学家的主导需求,本文主要是通过目标激励的角度来分析科研目标是
本文所讲的契约,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契约,指立约各方在意思表示一致的基础上,承诺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协议。而犹太人的契约则是一种宗教契约,它起源于犹太人祖先与上帝订立的约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