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当代建筑形态明显的出现了非线性复杂化的特征。针对这一现象,有人把它看为一种和后现代主义或解构主义相似的建筑思潮;有人则把其看作一种新的美学形式风格。无论是将这一趋势看作思潮还是美学风格,它都为我们今天的建筑设计和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认识这些越来越多的具有非线性形态的建筑?本论文的研究正是基于对这一现象的思考而展开的。论文直接从当代建筑非线性形态的特征出发,指出当代非线性建筑形态颠覆了传统建筑形态所具有的中心性、对称性及稳定性,表现出模糊软化的弱形式化特点,以及对建筑动态性和复杂性追求的倾向。论文通过对复杂性科学、非线性理论和新哲学观与当代建筑形态的相关性研究,指出复杂性科学观及其对当代社会广泛深刻的影响是当代建筑形态非线性化的思维基础;快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则为建筑走向复杂性提供了技术的支持。并以此为认识基础,确立了从研究性设计的角度对当代建筑形态加以研究。本文认为,从设计研究的角度来探讨当代建筑形态非线性化的合理性在于,它是一种融合了理性与感性、人文与技术的设计新范式;是设计的创造性与研究的逻辑性的有机结合体;是当代诸多超理性建筑形态之下的核心设计逻辑。因此,论文将设计研究和当代建筑非线性形态二者之间关系作为研究的重点。论文先从分析的角度出发,以建筑形态学为理论研究的工具,从建筑形态构成的材料、结构、几何、环境等方面对非线性建筑加以分析,着重阐述了设计中这些要素的研究对非线性形态生成的作用和关系。然后,论文从系统性的角度出发,分别从图解、算法、模拟等策略等方面,对非线性建筑的生成策略加以了研究和总结。当代非线性建筑超理性的形态并不都是肤浅玩弄形式的结果,相当一部分建筑以设计研究作为设计发展的动力,通过理性、严谨、开放的设计程序实现建筑对复杂世界的真实反映。当代建筑也正是在设计的理性与形态的非理性的悖论中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