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戏剧中的男旦艺术

来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bis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旦,简单来说,即是戏剧舞台上以男子之身饰演女性形象的演员。明时,开始出现专业男旦;到了清代,男旦们更是红极一时,一大批文人为其刊刻花谱,品评各色男旦。男旦的兴盛,一方面源于统治阶级对于女戏的禁止和约束,男性不得不代替女性演出;另一方面,也是戏剧表演更加依附民间,迎和观众口味的自觉。  男旦的表演艺术,从最初无意识模仿到明清时期的表演自觉,在文人与演员的同创作中,在不断地自我否定和经验积累中得到升华。从扮相看,男旦通过后天的面容修饰以及体态的训练,让观众“不辨伪妓”;从行腔演唱看,男性虽比女性低一个八度的音域,但从生理上来讲,他们中气十足,音域宽厚,只要训练得当,男旦完全能够达到甚至超过女旦的演唱效果,花谱记载中就有对男旦演唱“宛如雏凤”、“声技工稳”等的美誉;而且,较之女旦,他们几乎不会受到封建礼教对于女性束缚和压抑的影响,表演时大胆泼辣,这无疑满足了以男性为主要观众的审美诉求。中国古典戏剧舞台上的男旦继承了中国古典戏剧美学追求“神似”的传统,设身处地以男儿之身感悟女性细腻的情感心理,达到用“真情”演“假戏”的效果,丰富了中国戏剧“真假相成”的审美趣味;他们代代传承,形成各具特色的男旦表演流派,为促使戏曲全面繁荣,广泛传播而成为中国传统艺术中不可或缺的艺术样式,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他文献
外来词是汉语词汇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外来词的研究也是普通语言学研究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唐代汉语外来词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界定、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
康海是明中叶著名的文学家,明弘治15年进士,殿试第一,人称康状元。是明中叶提倡文学复古的“前七子”之一。其他六人为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徐祯卿、边贡、王廷相。正德年间
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地探究汉字字形、追溯汉字字源的字书,为后世字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历朝历代关于《说文》的研究成果层出不
金堉是朝鲜王朝后期的重臣,《朝京日录》是崇祯丙子年(1636)其作为冬至圣节千秋进贺使出使明朝期间所写的见闻录。这次出使是朝鲜王朝向明朝派遣的最后一任使臣,因此《朝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