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 CT(HRCT)和电测听仪分别扫描、测量、分析先天性小耳畸形(microtia)患者颞骨和听力阈值,初步分析研究耳郭畸形程度、外耳道畸形程度、中耳发育程度及听力水平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 资料与方法: 1.收集至我科就诊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94人(男67人,女27人,年龄5-45岁,平均12.6岁),共计106耳。依据Marx耳郭分级原则对每位患者的畸形耳郭进行分级。 2.每位患者均行颞骨薄层CT扫描,之后冠状位重建,分别根据Schuknect外耳道分型方法和Jarhsdoerfer中耳评分原则对每侧患耳进行外耳道分型和中耳 CT评分。 3.每位患者双侧耳均行电测听检查,以0.5KHz、1.0KHz、2.0KHz条件下的阈值平均值作为该侧耳的听力阈值。 4.运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畸形的耳郭、外耳道、中耳及听力水平间的相关系数。 结果: 1.耳郭分级与中耳CT总分的相关系数r=-0.347(P<0.01),其与各亚组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听骨链相关(r=-0.305,P<0.01);耳蜗窗相关(r=-0.029,P=0.77);中耳通畅度相关(r=-0.223,P=0.02);面神经(r=-0.103,P=0.29)。 2.外耳道分型与中耳CT总分的相关系数r=-0.722(P<0.01),与各亚组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听骨链相关(r=-0.503,P<0.01);耳蜗窗相关(r=-0.228,P=0.02);中耳通畅度相关(r=-0.710,P<0.01);面神经(r=-0.367,P<0.01)。 3.外耳道分型与气导听力相关系数 r=0.396(P<0.01);外耳道分型与骨导听力相关系数r=0.210(P=0.03)。中耳CT总分组及各亚组内部高低分值间的听力水平均有明显差异,且具统计学意义,而耳蜗窗相关的气导听力及听骨链相关的骨导听力高低分值间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畸形耳郭与中耳发育程度呈正相关,即耳郭发育得越好,则中耳发育得越好。 2.畸形的外耳道与中耳发育程度呈正相关,即外耳道发育得越好,则中耳发育得越好。 3.畸形的外耳道与听力水平呈正相关,即外耳道发育得越好,则听力越好。听骨链发育程度对骨导听力无明显影响,耳蜗窗发育程度对气导听力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