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时期汉人世侯群体若干层面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_ha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人世侯是金(蒙)元鼎革之际,一支颇为活跃且非常重要的政治、军事力量,元朝统一中国之后,也是蒙古贵族颇为倚重的汉族地主阶级的一部分。 汉人世侯的兴起有其纷繁复杂的历史背景,蒙(元)兴起之前,北方汉族地主阶级和北方游牧民族政权上层的屡屡合作,为其兴起的历史积淀因素;此外,大蒙古国军队灭金战争初期的残酷杀掠、金政权放弃河北的错误政策、盗贼蜂起的混乱局面,则是他们兴起的直接历史背景;有些汉人世侯的家族背景,成为其活动初期的内在要素。 金末战乱中北方儒士的命运非常悲惨,与之相伴的必然是汉文化濒危局面的出现。汉人世侯从多重目的出发,积极救助作为文化母体的北方儒士,而儒士们也投桃报李,为汉人世侯势力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然,少数儒士高瞻远瞩,主张限制汉人世侯不断膨胀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蒙(元)政权能够很好地利用汉人世侯的势力,实得益于从成吉思汗时期开始奠基,到忽必烈时期方完成的对汉人世侯的控制机制,而南宋在山东忠义问题上的屡屡失策,实足为其反面参照。 汉人世侯群体在蒙(元)时代,作为汉族地主阶级的一部分,依附于蒙古贵族,得益匪浅,然而,在蒙古贵族推行蒙古本位主义政策的大背景下,他们内心深处的痛苦鲜为人知,由此痛苦可探讨其夷夏观。
其他文献
该文从阐释荀子"君子之道"的概念着手,解析"君子"一词内涵由内化至外化的发展历程,从而揭示出荀子于"君子之道"的个性理解与独特诠释,在点明"君子"古义的同时,也赋予这个理想
本文以奥斯曼土耳其统治时期耶路撒冷城市发展的三个主要变化(城市空间建构拓展、阿犹关系发生变化及耶路撒冷教育文化的现代化)为核心,阐述了奥斯曼土地政策、宗教移民政策
该文力图论证的观点是:在晚清商事立法之前,中国不仅有传统商事法存在,而且中国的传统商事法还具有自治性、多元化的法律渊源和多元化的审判机关等特点.在清朝传统商事法的体
以一榀单层单跨混凝土结构为模型,对承载状态下的混凝土设备框架经型钢加固后的受力性能采用ABAQUS进行分析,研究混凝土框架构件的应力、应变特点。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型钢加
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问题,首先给出了脆性系数、断裂韧性与弯拉弹性模量三个评价指标,然后设计并进行了四因素(水灰比、砂率、水泥用量、水泥细度)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试
带筋高压旋喷桩支护是一种强有效的土体支护新技术,适用于多种土层中的基坑支护。与传统支护方式相比,在保证施工安全、降低施工成本、增加支护体系的可靠程度、加快工程进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学位
文摘: 该文所研究的"新《春秋》学"是指公元八世纪中叶至十二世纪初,即唐中叶至北宋末年中国经学思想史上的一个具有"学术转型"意义的"经学流派".这一学派自唐代中叶肇始,遂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