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对疱疹神经痛小鼠痛阈和T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探讨其可能的疼痛治疗机制。方法:分别制备疱疹组(hsv+NS组),疱疹西米替丁治疗组(hsv+cmd组)及对照组(sham+NS组,sham+cmd组)动物模型。所有小鼠给药8日后,收集其外周抗凝血,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CD4+T细胞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以及CD4+/CD8+T细胞百分比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结果:①hsv组与sham组比较小鼠术后各时点痛敏阈值明显下降,并在术后第3日降至最低点(P<0.05),hsv+cmd组与hsv组比较,术后各时点小鼠痛敏阈值增高(P<0.05)。②hsv+NS组小鼠外周血CD4+T细胞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以及CD4+/CD8+T细胞百分比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较sham+NS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v+cmd组CD4+T细胞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以及CD4+/CD8+T细胞百分比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较hsv+NS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v+cmd组和sham+NS组CD4+T细胞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以及CD4+/CD8+T细胞百分比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疱疹神经痛小鼠CD4+T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下降导致全身和局部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减弱,可能是带状疱疹神经痛发生机制之一。②西咪替丁通过增加疱疹神经痛小鼠CD4+T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改善其免疫抑制而发挥疼痛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