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臭氧-曝气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yu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饮用水源微污染是目前给水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当前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是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但该工艺存在微生物穿透和对氨氮去除效果有限的缺点。本课题研究的预臭氧-曝气生物活性炭工艺是对臭氧-活性炭工艺的改进,其将生物活性炭单元置于水厂常规处理工艺的中间,采用曝气供氧,并将砂滤池后置作为把关,有利于克服臭氧-活性炭工艺的上述缺点,对新建的饮用水厂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研究工艺的主要运行参数:预臭氧投加量取1.0~1.2mg/L;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的气水比,在原水氨氮≤1.0mg/L时可以不曝气,;原水氨氮在1.0~2.0mg/L时采用0.3:1的气水比;当原水氨氮在2.0~3.0mg/L时可采用0.5~1:1的气水比;气水比不宣大于2:1;炭滤池反冲洗采用三段式气水联合反冲洗方式;反冲周期为3~5天;砂滤池前液氯投加量取3.0mg/L。   中试结果表明,炭滤池挂膜初期历时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左右;稳定运行期炭滤池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显著,在原水氨氮平均值在1.22mg/L的情况下,最终出水均值为0.16mg/L,平均去除率达87.2%;系统对亚硝酸盐氮去除效果优异,预臭氧接触塔后已基本降至0.1mg/L以下。   试验期间原水CODMn和TOC检测均值分别为3.38mg/L,和3.3mg/L,最终出水均值分别为0.85mg/L和1.0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4.2%和70%;其中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单元对CODMn和TOC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7.7%和52.9%,各工艺单元对TOC和CODMn的去除效果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炭滤池与常规处理系统相结合对去除不同分子量有机物可形成很好的互补作用,使得中试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比较理想。   中试系统后加氯和砂滤池单元可有效防止微生物泄露、去除致病菌,出水未检出水生生物、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工艺对氨氮、磷、铁、锰等管网细菌再生长限制因子去除良好;最终出水水质全分析表明各项指标完全达到了相关标准的要求。
其他文献
长征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想信念,它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新时期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
塑化过程作为高聚物加工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其塑化质量对产品的性能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本课题组研制了一套新型高效混炼设备,它结合了传统的磨盘和动静齿圈混炼器的优点;磨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和脉冲激光沉积技术(PLD),在双面抛光的石英基片上制备了SrBi2Ta2O9铁电薄膜和掺杂有金属纳米团簇的复合薄膜,并对薄膜的线性光学与非线性光学性质、结晶性
期刊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与相应的纯有机和无机材料相比,具有独特的机械、热学、生物、磁性、光学和光电性能,因而成为材料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 本文合成了端羧基聚己二酸一缩
稀土永磁Sm(Co,Fe,Cu,Zr)z在高温永磁材料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防和军工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为了制备最高使用温度达到500℃的稀土永磁Sm(Co,Fe,Cu,Zr)z,本论文采用粉末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