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省排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一个国家竞技体育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三大球中的排球项目,它的后备人才培养问题是当前我国排球事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之一。 本文从教育训练学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分析了安徽省排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的一些主客观问题,通过调研和文献综述所获得的结果既可对该省排球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又可为教练员(体育教师)、管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提供参考。在我国排球竞技后备人才的发展和培养模式上,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共性与差异性。其中,区域之间的共性是建立在区域体育的趋同性,是体育发展的方向和最终目标的趋同和一致,主要表现在:政府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重视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重视大众体育的普及和学校体育的发展;重视推进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强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体育事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重视区域体育发展与促进区域经济结合的同时为社会发展服务。这种趋同性是社会和体育等各方面发展规律的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和区域发展的条件、阶段为转移和改变的。我国排球运动的趋同性具体表现在:我国排球运动开展的区域分布面狭窄、排球队伍萎缩、排球训练经费不足、排球竞技后备人才输送断档等。各地区表现的差异性主要建立在地理气象、社会发展水平(包括经济基础、进步动力)、人文环境、观念更新速度、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方面差异的基础上的。安徽省排球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方面也同样有着自身的长处和劣势,其长处有:观念的更新,已经认识到省内排球运动自我发展的“瓶颈”,看到安徽省竞技排球发展的前景,看到了本省排球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潜力;克服硬件设施不足,开展排球教学与训练中积极利用有限的资源,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排球知识和技能;发挥安徽省内优势,促进省内区域间的体育产业发展等。劣势表现在:突出优势项目,砍掉弱项,排球市场萧条;排球训练场地不足、器材不齐全;排球训练经费不足;参加大型比赛少,运动员“基础差”(“基础差”是指文化课基础差、竞技能力水平差、对排球运动知识的了解少。);排球教练员队伍人数较少、综合素质不高、流动较大;后备人才资本储备不够、人才资源缺乏合理流动等等。针对这些情况和问题,本文提出了改善和提高安徽省排球竞技后备人才的措施和建议,即政策扶持,加强宣传和普及;借鉴他人经验,发展自身特点,开展区域间体育事业的合作;增强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区域间排球事业的持续发展;加强经济扶持,挖掘排球市场潜力,走多元化道路;提高人才战略意识,在促使安徽省排球竞技后备人才筹备库增加的同时,提高育人质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