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热词是网络语言的一种。它言语犀利而又不失诙谐幽默,形式简洁凝练,包含信息丰富,往往一语中的,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穿透力。近年来,网络热词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多角度、多层次的实时反映了社会转型变革进程的全貌,承载着现实生活的朴素民意,对传统大众传播模式和舆论生态产生了巨大冲击。文章运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年度十大网络热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伯明翰学派亚文化“风格”理论对2012-2019年度十大网络热词的概念、特点、亚文化属性、流变表达、流变归因、传播价值和负面影响等内容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作为一种新颖且独特的语言形式,网络热词网络热词表现出鲜明的碎片性、娱乐性、主体性、倾向性、阶段性和融合性,是青年亚文化在网络空间中发展的产物,代表着朴素民意,精确的捕捉和反映了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社会状态和文化心理,具有与生俱来的亚文化属性。受社会转型中的民主话语实践和文化工业推动下的群体狂欢影响,2012-2019年中国网络热词在传播中发生了明显的流变:从虚拟网络空间走向了现实社会生活,由有限范围的青年网民狂欢到全民接受和使用,由自我娱乐到与主流媒体双向互动,由关注社会发展到追求个人娱乐,由即时感情宣泄到理性委婉表达,价值判断由一元化、理想化和抽象化向多元化、世俗化和具体化转变。网络热词在变化中以不尽相同的方式展现出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具有展现社会生活、表达社会心态、延展话语体系、传递正面能量和增强舆论监督的传播价值,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时,网络热词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娱乐性限制网民深层次思考、消极性导致大众价值观偏离、抵抗性酝酿社会不稳定情绪和失范性损害公民合法性权利,需要网民、网络平台和政府部门充分重视,共同努力,趋利避害,促进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