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使得公办高校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民办高校应运而生。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起步较晚,历史较短,至今只有短短二十几年,但发展迅速,学校数目增加、学校规模扩大、学生人数上升、社会的认可度提高。文化建设对每一所高校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民办高校也不例外。它不仅仅关系到广大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和条件的改善及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对建设和谐校园,创造文明、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发挥重要作用。民办高校在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显性方面取得了成就,在校园精神文化有其自己的特色,但对其核心大学精神没有足够重视。没有大学精神的文化建设是没有内涵的建设,文化建设应在大学精神的引导下进行。因为,大学精神在高校的发展占据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高校的灵魂、办学基础、品牌的核心;也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是高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主体精神、深层结构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精神的内涵包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自由精神与独立精神、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些精神是每一所高校应该努力维持的。同时,民办高校还应有符合其特色的精神:自立自强的精神、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学习的精神、互相合作的精神。民办高校的发展过程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办学资金缺乏,精神建设不够重视;由于办学历史较短,精神底蕴不够浓厚;由于办学层次较低,精神氛围不够强烈;由于办学环境复杂,精神意识不够突显。这些问题与民办高校在大学精神方面出现的问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缺失、自由与独立精神的衰退、批判与创新精神的失落、自强与务实的忽视、学习与合作精神的不足,民办高校文化建设应从解决这些问题着手,建立起坚固的大学精神根基,应处处体现科学与人文精神、时时保持自由与独立精神、努力培养批判和创新精神、不断加强自强与务实精神、人人提倡学习和合作精神,在这些大学精神的导引下,民办高校更好地建设学校文化,以文化的潜移默化来教育学生,发挥文化的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