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燕麦β-葡聚糖是主要存在于燕麦籽粒的亚糊粉层细胞壁的一种非淀粉多糖。裸燕麦是我国特产的优质燕麦,本论文以我国裸燕麦中β-葡聚糖为研究对象,对其测定方法、含量变化、分离提取、物理化学性质及应用进行研究。 对多种β-葡聚糖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酶测定方法与AOAC标准方法相比测定值差值不大于0.2%,相对偏差小于2.5%。且费用相对低廉。也证实刚果红分光光度法能够较准确、方便、快速地测定出燕麦样品的β-葡聚糖含量。 对我国常见燕麦品种中β-葡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在北京与河北两地设置2个试验点,分析在不同年份、不同种植区多个燕麦品种中β-葡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β-葡聚糖含量在品种、地区以及年份均存在差异,其中品种的差异最为显著。品种间含量变化范围为3.14%~7.43%。最大差异为4.29%;相同品种不同地区间的最大差异为1.86%;而年份间的最大差异为0.84%。 通过对燕麦麸中β-葡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料水比为1:20,pH为10.0,提取时间为3小时。之后对提取液进行淀粉酶除淀粉、等电点除蛋白、60%乙醇沉淀等处理,β-葡聚糖的提取率可达62.8%,得率可达6.91%,纯度为70.4%。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的方法对粗品进行纯化,产品的纯度可进一步提高到90.3%。 通过凝胶过滤色谱法研究了提取条件对燕麦β-葡聚糖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影响,结果表明pH越小、提取温度越低、提取时间越长,都会使所得提取物中β-葡聚糖相对平均分子量下降。不同条件下提取的燕麦β-葡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在2.1x10~4~5.1x10~6之间。 以提取的β-葡聚糖作粘度实验,结果表明溶液粘度随浓度增加和温度升高而增大,但在较宽的pH范围内(pH2~12)溶液粘度相对稳定;与CMC、瓜尔豆胶、黄原胶进行比较后,发现β-葡聚糖产生的粘度更大,耐热性最好,对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增强效果最好。表明燕麦β-葡聚糖是一种潜在的优良食品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