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蘅芳的气象翻译成就及其影响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840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蘅芳是晚清翻译规模最大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中最早的翻译委员,无疑成为了清末翻译西方气象著作的中坚力量。洋务运动的时代背景下,以华蘅芳为代表的国内译者重视翻译工作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依托晚清西书出版机构,开始展开西书翻译工作。华蘅芳采用西译中述的翻译方式,完整翻译了《御风要术》、《测候丛谈》、《风雨表说》以及《气学丛谈》四部气象学著作,对近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在系统总结和归纳华蘅芳进行气象翻译的方法与过程的基础上,提炼并总结了华蘅芳的气象译著对晚清学术界及社会层面产生的意义。文章总结了在气象翻译过程中,华蘅芳在气象译著的确定、格致思想的运用、气象术语的确立与规范、气象学科的发展等,以及在促进气象教育萌发、提升气象译者历史价值、实现气象文化的传播需求、推动兴国理想实现等方面的贡献。文章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文章的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一章详细介绍了进行华蘅芳研究的具体思路,即对现有的关于华蘅芳成就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概括,为文章对于华蘅芳气象翻译成就的研究建立突破点。第二章交代了华蘅芳气象翻译的社会背景,包括洋务运动的背景、译者群体、译作读者以及传播途径等方面。第三章论述了华蘅芳在江南制造局期间的气象翻译成就。第二部分,即文章的第四章,主要从气象译著的确定、格致思想在气象译著中的运用、气象术语的确立与规范、推动气象学科的发展四个方面对华蘅芳的气象译著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华蘅芳的气象译著对学术界的影响。第三部分,即文章的第五章,主要从促进气象教育的萌发、提升气象译者的历史价值、实现气象文化的传播需求、推动兴国理想的实现四个方面对华蘅芳的气象译著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华蘅芳的气象译著对近代社会的影响。第四部分,包括文章的第六章、第七章。第六章主要分析了华蘅芳气象译书的制约因素,包括排斥异质的传统社会结构因素、中西文化体系巨大差异的因素、传教士的负面影响、翻译方式的局限性以及单一的翻译动机因素。第七章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深刻揭示了华蘅芳气象译著的学术性及社会性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人类社会活动扩张以及化工等生产业的发展,双酚A(Bisphenol A,BPA)作为食品包装、电子和医疗等制造以及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产品以及原料,正逐步入侵各类水体,并以各异的形态
金属材料是支撑起人类文明的“脊梁”,而如何提高金属结构材料的强度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高熵合金打破传统金属以单一元素作为主元的限制,其成分的可设计性和可调节性有
现阶段,如何治理僵尸企业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国家对不同状态的僵尸企业采取差别治理的方式,而不是“一刀切”,“处置”、“扶持”、“转型”均是国家针对不同僵化
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是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三大主要组成成分,脱除木质素以高效水解利用纤维素及半纤维素为发酵单糖(葡萄糖与木糖)或者高附加价值的产品(低聚木糖,阿拉伯糖,阿魏酸等),尤其是水解半纤维素为低聚木糖对于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生物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由于生物质中所含有的木质素及纤维素结构的阻碍作用,木聚糖酶对底物木聚糖的可及性较低,从而限制了半纤维素高效水解转化为低聚木糖/木糖。本论文利
为了进一步理解华北地区(NC)水溶性离子(WSI)和云凝结核(CCN)特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从2017年5月12日至6月24日在泰山山顶和山底对细颗粒物(PM2.5)和CCN进行了同步观测和采样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一种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发电装置,目前使用的SOFC依然以H2作为主要的燃料,而SOFC相对于其它种类的燃料电池是“吃粗粮”的燃料电池,其
土壤氮(N)循环是生态系统土壤元素循环的核心之一。氮循环微生物驱动土壤氮循环,其特征影响整个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包括矿化(chiA)、固氮(nifH)、硝化作用限速步骤细菌与古菌的氨氧化(AOB、AOA)、反硝化(nirS、nirK)等,编码土壤氮循环关键过程的关键功能微生物。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可表征土壤氮矿化、固氮、硝化、反硝化过程的潜在能力,氮循环功能基因的研究对氮
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许多道路工程不可避免的要修建在空洞地基之上,或者由于地下水位改变,路基处理不当,填土不实等原因,路基下方出现土洞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道路运营期,
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风力发电技术快速发展,装机容量不断增大。然而,风电功率具有显著的随机性与波动性,会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供电质量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提高风力发电系统并网功率的平稳性和可控性对于提高风资源利用率,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配置电池储能系统是平滑风电波动,提高其并网友好性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但现有电池储能的经济性尚未满足规模化应用要求,因此,在保证储
近年来,增材制造技术已日趋成为研究热点,并得到各国政府研发部门的高度重视,被列为各国高新技术战略。通过3D打印制备薄壁圆柱壳构件已经成为一种高效、经济的方式并逐渐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