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石墨烯和磁性拓扑绝缘体薄膜的量子输运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ohan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层状材料以其新颖的材料性能、优异的电磁学、光学、热力学性质受到了凝聚态物理学界广泛的关注。由于某一维度上的尺寸减小到原子层厚度,二维层状材料在面内与面外两个方向均展现了新奇的电子输运特性。关于面内输运的研究,研究者们希望通过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无能隙的边缘态实现低耗散的电子输运。虽然受拓扑保护的边缘态具有鲁棒性,但实际材料中存在的各种强无序仍会阻碍以它为基础的电子器件的设计,造成安德森局域化现象。在这个过程中,电子因磁性杂质影响而出现自旋翻转,使安德森相变过程变得更为复杂,尤其是在大陈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体系中,存在多条边缘态,使得安德森相变过程更加复杂多变,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学者们对这部分内容的研究。而在面外方向,石墨烯能够提供更多可调控的自由度,比如层间耦合距离、不同层之间的扭角、层间电压差等,因而被制作成不同类型的电子器件。以往的研究往往聚焦于单/双层石墨烯结在同一平面内的电子透射,缺少对于不同层之间的电荷转移以及垂直输运的机理的研究,而相关的实验却日益增多。因此,探究层间耦合、载流子浓度等因素在石墨烯中的垂直输运所起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上述在二维层状材料中存在的输运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紧束缚模型和Landauer-Büttiker公式来探究体系的输运性质。本文分为如下六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形成原理和经典模型,以及两种主要实现大陈数绝缘体的体系。针对面内输运方面,我们梳理了在拓扑材料中杂质造成的安德森局域化的研究现状;与此同时,我们也对石墨烯体系中垂直输运相关的研究做了简要的总结。第二章简要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即紧束缚模型和非平衡格林函数,以及如何计算不同参数空间的贝里曲率和陈数。第三章和第四章中,我们以双层石墨烯和磁性拓扑绝缘体两种大陈数体系为例,研究了当掺杂能影响电子自旋的磁性杂质时整个体系的安德森局域化现象。在陈数为4的双层石墨烯中,磁性杂质促使体系从量子反常霍尔绝缘相先转变为金属相,进而转变为安德森绝缘相。而在磁性拓扑绝缘体中,随着杂质强度增大,整数化的霍尔电导平台从高到低逐个被破坏,陈数为-N的量子反常霍尔绝缘体会先进入金属相,进而转变为陈数为-(N-1)的量子反常霍尔绝缘相,经历N-1次循环后才变为安德森绝缘相。上述现象可以通过价带和导带所携带的贝里曲率交换的图像来加以解释。最后,我们给出了关于拓扑电荷的唯象模型以形象地展示局域化过程。该研究解决了大陈数体系中影响电子自旋的磁性杂质的安德森局域化问题。第五章中,我们利用石墨烯来构建四端口器件以研究石墨烯中的垂直输运。在AB堆垛的armchair型边界的双层石墨烯中,在电荷中立点附近,电子本征波函数在中心区域的相互干涉造成了电导周期性震荡,并且变化周期只受到层间相互作用影响,而不受中心区域横向方向尺寸大小的影响,此时入射电流被该电子器件均分到其余端口。而当电子处于高能级时,多通道之间的散射使得不同端口电导出现互补的现象。该研究阐明了费米能级、层间耦合以及体系尺寸在石墨烯体系垂直输运中所起的作用,为设计控制电流分配、开关的电子器件提供了理论指导。我们在第六章对本研究做了简要的总结,并对上述两个课题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应用的数据规模呈现爆炸式增长,例如: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网络游戏等。在数据规模增大的同时,对于数据的存取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高效地处理海量数据是目前数据库系统面临的巨大挑战。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由于复杂的关系模型和强一致性等自身的局限性,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应用的需求。键值数据库具有接口简单、低延迟、高吞吐、可扩展性强等优点,被广
正电子湮没谱学是一种研究材料内部缺陷的非破坏性表征方法,可以在原子尺度上研究材料性质,尤其对空位型缺陷具有极高的灵敏度。随着粒子探测技术和理论计算的发展,正电子湮没谱学已经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医学诊断等领域。正电子湮没探测技术作为开展谱学实验的重要手段和测量方法,发展先进的正电子湮没探测技术一直是正电子湮没谱学中的热点课题。正电子湮没谱学通常采用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
量子力学的出现为物理学界开拓出新的研究方向,然而AlbertEinstein等科学家始终对量子力学的完备性深表质疑,并于1935年提出了 EPR佯谬(Einstein-Podolsky-Rosen佯谬)。直至近三十年后,物理学家John Bell通过著名的Bell不等式否定了定域实在论的观点。由于当时实验条件的不理想,导致实验中存在许多漏洞,而后众多科学家在实验中付出了巨大努力,分别关闭了定域性漏
移动机器人对物流运输系统的智能化、信息化具有重要作用,其应用领域正在逐渐从严格可控的工厂环境向更自然的日常生活场景扩展。然而,复杂动态环境下机器人导航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完全可观测性导致系统的不可靠性增加;机器人环境感知能力不足导致决策信息缺乏;复杂因素导致规划算法难以设计;如何处理动态物体对定位算法的干扰以及复杂的人机交互问题等。本文以真实复杂动态环境中的机器人导航为场景
优化能源结构,实现清洁能源高效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重要战略之一。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在各类能源催化中占据重要一环,也因其优异的催化性能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活性金属的烧结一直是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制备和应用过程中的棘手问题,因为烧结会让原本金属的结构形貌乃至颗粒尺寸发生较大改变,导致活性比表面积减少和催化性能衰退,显著降低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和使用寿命。因此,抑制纳米金属的烧结长大是获得长期稳定催化剂的最大
高精细度光纤法布里-珀罗微腔(简称光纤法珀微腔)具有高Q值和小模式体积,能有效增强腔内光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近十几年来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原子、离子、NV色心、量子点等量子系统中。而其高Q值和小模式体积也正是低阈值窄线宽激光器所需要的性能。并且,法布里-珀罗腔的选模机制使得输出激光自然地具备单模性质;光纤法珀微腔的短腔长对应较大的自由光谱区,使激光器有较大的单模调谐范围;其通过剪切压电陶瓷改变腔长来
稀土离子Er3+在4I11/2和4113/2能级之间的辐射跃迁可以产生2.7~3 μm中红外激光,由于该波段激光处于水分子的强吸收带,在高空中传输损耗小,因此在生物医学、大气遥感、太空军事等领域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已对Er3+掺杂的激光晶体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其中YSGG基质晶体机械性能好、声子能量较低,使得Er:YSGG晶体作为2.7~3 μm中红外激光增益介质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
碳基材料具有来源丰富、结构可调控、导电性能优异、耐腐蚀和环境相容性好等优点,将其开发成高效催化剂是科技工作者们孜孜不倦的努力方向。本论文通过对碳基材料中碳原子活性位点电子结构的调控,来制备高活性的碳基催化剂,评估它们在电催化氧还原反应、氮还原反应和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中的表现,结合结构表征和理论计算探究其结构与催化活性间的“构效”关系。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具有π共轭电子结构的碳材料对氧还原反应的活性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是人类关于自然界最为深刻的认知,其统一了除引力之外的三种相互作用,即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非常准确地描述了微观世界的运转规律。然而中微子质量、暗物质以及暗能量等问题也预示着标准模型的不完美,新物理的寻找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精确检验标准模型是发现新物理迹象的手段之一,这同时要求精准的实验测量和可靠的理论预言。实验技术日新月异,随着未来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升级、新对撞机的
本论文阐述了我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对幺正费米气体在超流相变附近的物理性质所进行的实验研究。依托一套全新的超冷锂镝原子实验装置,我们使用6Li原子制备出了密度均匀的幺正费米简并气体,并且改良了布拉格谱技术和可分辨动量的射频谱技术,从而对热力学性质、声波的传播与衰减、线性输运、谱函数、赝能隙等问题展开了更加深入的探索。与简谐势阱相比,盒型势阱的优势在于可以制备密度均匀的量子简并气体,而密度的均匀性则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