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跨国金融机构不断涌现,金融机构的竞争逐渐加剧。为了应对国内和国际多方面的竞争,提高自身竞争力,各金融机构不断进行业务创新,扩大公司规模。但金融系统在一国经济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一家大型金融机构的倒闭所引起的挤兑现象可能导致整个金融系统的危机,甚至威胁到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因此,当大银行濒临破产时,政府为了避免其倒闭可能产生的系统性风险往往会对其实施救助,“大而不倒”随之产生。尽管“大而不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系统性风险,但其作用只是暂时的。“大而不倒”政策的实践也存在很多不合理性,如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降低金融业资源的使用效率等。因此,政府在防范系统性风险与降低“大而不倒”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之间面临两难选择。如果坚持“大而不倒”,尽管短期内会降低系统性风险,但却不利于金融系统的长远发展,而若放任大银行的倒闭,其失败所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可能会危及整个金融系统甚至国家或全球的经济,这便产生了“大而不倒”问题。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在金融危机中,包括美国、英国在内的多国政府为了防止单个金融机构破产所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使整个金融系统陷入崩溃的边缘,对多家濒临破产的大型金融机构实施救助,使得“大而不倒”问题再一次成为了金融界的焦点。“大而不倒”问题在我国同样存在,我国政府多次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资产、补充资本金,为金融机构埋单。危机过后,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政府均加强各国的金融监管,同时对“大而不倒”问题提出了防范措施,为我国金融体系“大而不倒”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参考依据。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的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TBTF"救助政策的理论研究。首先论文详细介绍了"TBTF"政策被正式化的标志性事件,并从绝对大小、相对大小和金融机构在一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三个方面对“大而不倒”中的“大”进行度量,同时评价了“大而不倒”政策的合理性与非合理性,然后论文对金融危机后“大而不倒”的新发展进行阐述,最后论文运用经济学模型对该政策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为金融危机中的‘’TBTF"。本部分以美国政府在危机中救助美国国际集团为例,阐述美国政府在危机中的救助政策,并详细阐述了危机后国际金融组织和美国政府为防范“大而不倒”所做出的贡献。第四部分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TBTF"问题。该部分首先通过对我国的金融系统结构的分析说明了我国的“大”银行,然后从四个方面阐述了‘TBTF"对我国金融系统的影响。第五部分针对我国“TBTF"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约束、提高我国大型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降低中小型银行的准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