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发展。”这是《物理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培养目标的定位。对于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我国学者和一线物理教师已经取得很多相关的研究成果。本研究试图从初中男女生对物理前概念的不同认识出发,诊断出物理前概念对初中男女生的不同影响,结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探索出一些有效转化物理前概念的教学策略,从而落实上述的培养目标。学生在接受科学物理概念之前,已经在生活中通过各种不同途径和渠道了解到一些相关的物理概念,但这些概念在生活中的解释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初中男女生在学习物理之前,由于其生活环境、性格特征等因素的不同,对所接触到的物理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如果在教学前能够采取一些方法和手段将初中男女生对不同物理概念的认识呈现出来,教师便可对症下药,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别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认识各自的心理特征,发展自身优势,扬长避短,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学物理教学的有效开展。论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初中男女生对物理学习的差异及物理前概念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影响,总结出现阶段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阐述了该研究的作用与意义。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概念图诊断理论的指导下,采用文献研究、教师和学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初中男女生物理前概念的诊断进行了探讨。初步得出了初中男女生对物理前概念的相同及不同认识。并针对这一差别,在元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探索出一些转化物理前概念的教学策略。通过上述一系列的研究,得出结论:初二学生由于生活、学习经历有限,对事物的认识较为浅薄,物理前概念对男女生的物理学习影响不是很大;初三学生在学习了一年的物理专业知识后,由于学习目的、思维特征的差异,男女生的物理学习差异逐渐显现出来,物理前概念对男女生物理学习的影响也开始明显显现。研究表明,女生更容易被生活中的错误假象迷惑,从而影响其正确的科学概念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