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意义的探索:《权力》和《白骨》的动物符号解读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批评和动物研究的兴起推动了文学中动物研究的发展,随之出现的“动物转向”引导人们从更深层次理解和探究动物在人类社会中的意义,并引发生态文学中动物意象研究的热潮。生态批评伦理观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思考文学作品中呈现的人与动物的错综复杂关系以及藉此表现出的生态主题。琳达·霍根的《权力》和芭芭拉·高蒂的《白骨》是同时期的代表作品,诸多研究者并未以生态批评动物转向为宏观语境,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小说动物意象的重要意义。在生态批评的“动物转向”研究背景下,霍根和高蒂分别在小说《权力》和《白骨》中运用动物意象并赋予其丰富的象征意义,使其成为具有多层文化涵义的符号。本文从三个方面探究两部小说中动物意象的含义,即尊重他者、构建和谐、关怀人类。以生态伦理和动物研究视角而论,人类肆意无情地屠杀动物,完全摒弃了对动物的道德关怀。通过小说中动物悲惨命运的分析,本文探讨当前生态批评下动物研究中动物权力和它们的道德地位。霍根和高蒂试图为动物“他者”代言,解构人类话语霸权,将动物意象作为尊重他者的符号,阐释动物故事体现出的生态智慧和精神,进而将人类带回到物我共存的和谐生态系统。她们以文学话语为介质尝试超越人与动物的界限走向和谐社会。同时,这些动物符号宣扬生态整体意识,使得重建人与动物新型关系成为可能,进一步体现出作者通过动物符号表达的对人类的关怀。小说中的动物符号成为人类构建生态身份,实现自我价值的一面镜子。本文在动物研究、后殖民生态批评、以及生态美学伦理的基础上,解读《权力》和《白骨》中动物意象,认为霍根和高蒂在“动物转向”背景下对动物问题的思考既值得赞扬又具有一定可悲性。她们试图阐释动物在人类中心主义影响较小的社会中的作用,其终极目标还是对人类的关怀。在一定程度上,她们在处理人与动物关系的时候仍然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这或许正是将来人类社会中动物研究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其他文献
由于近期星际2的国手表现不佳,本次星际2选手的出征,在很多星际2关注者眼中甚至“不被看好”。  不论是去年中国星际2选手连败韩国选手Lyn,还是今年WCS、BWC中国手的惨败,都让我们对星际2国手的成绩有了些许失望。犹记得在今年的BWC比赛后,Comm的一席话让本刊记者记忆犹新:“中国星际2还需要时间,我们已经不是以前那个站在欧美选手前端的位置了。现在排名应该在韩国、欧美选手之后。”  但在本次W
电影自1895年诞生以来,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影台词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和欣赏电影的必要前提。经典的电影台词在不同的领域传播,如报纸,电视节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十九世纪最负盛名的女诗人,美国现代派诗歌的先驱。这位女诗人生前离群索居,默默无闻,她的诗歌少有人问津。直到逝世三十年后,她的诗歌才开始被人关注。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是二十世纪最受欢迎的英国作家之一。他热爱旅行,因而被誉为世界旅行家。他笔耕不缀,因而著作颇丰。其长篇小说《面纱》创作于1925年,其灵感来
近年来,美剧以其类型多样,扣人心弦而在中国俘获了大批的拥趸。在冷静看待这一问题的背后,也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细致的研究。而作为美剧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情景喜剧更是因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