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月报》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期刊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从1910年8月创刊,到1931年12月出至第22卷第12号终刊,前后历时22年,是当时唯一的一个旧派文学期刊通过“革新”转型成为新文学期刊的,并且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寿命最长的纯文学刊物,是中国“新文学”发生、发展的实践基地。改革后的《小说月报》(1921-1931)成为文学研究会的代用刊物,他们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实践他们的新文学观。创造新文学的热情是与处在历史转折节点上的知识分子反叛传统,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意识分不开的,而“家庭问题”作为变革中国旧有社会制度的关键环节,更是成为了这一时期新文学家们书写的重要内容。本论文以1921-1931年(即革新后)的《小说月报》为研究范围,通过文本细读进入到《小说月报》的历史现场,展现1921-1931年新文学创作中“家庭问题”书写的立体图景,力图呈现出在“创造新文学”的历史语境下,“家庭问题”书写从形式到内容的总体样貌,同时思考“新文学”在20世纪20年代中的变化发展形态。论文共分为四章进行论述:绪言。论文首先对“家庭问题”的概念及研究角度和方向进行界定,并概述民国时期家庭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而概述对后期《小说月报》其他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第一章,新文学作品中的“家庭问题”书写。首先,对研究“新文学”中的“家庭问题”作品在后期《小说月报》不同文体中的书写做一个总体划分梳理。“家庭问题”的书写主要体现在小说和散文中,而在小说中又可再细分为前期短篇小说与后期长篇小说对“家庭问题”的不同书写形态。第二节开始进入到对“家庭问题”外在形式的文本细读。先总体上划分“家庭问题”的书写类型。通过对后期《小说月报》的细读,“家庭问题”类文章大致可分为旧式家庭类、新式家庭类和家国关系类。然后详细叙述“家庭问题”的书写结构。在梳理了所有关于“家庭问题”的文章后,可以总结出其中的一些共同元素:频繁为女性“发声”,作品中的人物时刻笼罩的命运感,还有孩子在新文学书写中常成为夫妻间的情感障碍。接着分析“家庭问题”的表达模式。在“家庭问题”的文学文本叙述中,表达模式有三种:以心理自叙为核心呈现问题;叙述者对指定倾听者讲述问题;以具体矛盾事件为中心描写问题。第二章,“家庭问题”作品中的人性矛盾。这一章拟呈现“家庭问题”书写中包含的人性矛盾,并结合社会相关背景作出分析。第一节分析“家庭问题”中的人性书写。包括在自我表达中获得“自由”,夫妻间渴望没有隔膜的爱,还有在困境中显现人格特征。第二节就“家庭问题”中的矛盾冲突做出概括并分析。矛盾主要表现为:女性个体独立与“母性”的矛盾、进入婚姻与对婚姻这个形式的质疑、对新道德缺陷的遮蔽与暴露。可以看到,在新旧思想碰撞过程中,矛盾主要出现在男性与女性持各自正在变化发展的人生观、婚姻观而发生的思想上的冲突,以及由思想而产生的“行动”冲突。这既是人性矛盾,也是混杂在思想变迁、社会改革之中的现实矛盾。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家庭问题”书写中的矛盾解决方式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视为作者解决社会问题的想象性手段。解放方式可分为四类:成功突围、妥协退让、悬而不论和消解。最后对此问题做一个小结与思考:从这些文本中的矛盾解决方式看文学作品中“家庭”概念的多种意义内涵。第三章,文学评论中的“家庭问题”书写。这一章主要从文学评论文本中叙述“家庭问题”的书写。创作批评、读后感以及通信栏目都对文学作品中有关“家庭问题”的文章做了议论批评。第一节整理创作批评栏目对“家庭问题”作品的评论。《小说月报》的编辑很重视读者的意见,因此改革后的《小说月报》都有相关的栏目设置让读者发出自己的声音。读者文坛对有关“家庭问题”的作品发表过意见。如对许地山的《命命鸟》《商人妇》都做了评论,读者多是从“社会”眼光来分析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问题”,并支持青年对旧思想旧道德的反叛。读后感栏目的读者更偏重“文学性”,他们对“家庭问题”的看法多与自身经验相对比,呈现出对作品中反映出的心灵伤痕的强烈认同。第二节从读后感栏看《小说月报》接受群体的新文学观。通信栏的读者比较关注的是文学的外在形式问题,比如对“新文学”的书写题材的关注,对“新文学”书写的大众化、社会化走向做出评论。读后感的作者关注“家庭问题”中的情感体验。在阅读了如叶绍钧的《两样》《平常的故事》,朱自清的《笑的历史》等“家庭问题”作品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例如认为家庭中既有真的爱,也有真的隔膜,认为亲子关系是不自然的“牵绊”等等。第三节阐述编辑对“家庭问题”的看法。沈雁冰作为《小说月报》的编辑,他对“家庭问题”题材的作品做出过评论与分析。第四章,思考“家庭问题”书写体现出的“新文学”问题。“家庭问题”作为“新文学”书写的一个侧面,从文章前三章的梳理分析中可以看出“新文学”书写在内外因素影响下的动态性发展变化过程。第一节从“家庭问题”书写看“新文学”发展的内外因素。《小说月报》作为商务印书馆旗下的刊物,它的办刊宗旨会对《小说月报》的文学走向有很大影响;其次,编辑的方针策略也是影响新文学走向的重要外部因素;最后,分析新文学的作者群、读者群各自的文学观以及他们在新文学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第二节集中思考《小说月报》的“新文学”书写努力。从对“家庭问题”的整体书写情况中可以看出,《小说月报》的“新文学”书写不断确认人的精神独立性、寻找人的存在意义。第三节从“家庭问题”书写思考“新文学”发展中的两个问题。本文之所以从文学研究会的宗旨——“创造新文学”的角度来切入20世纪20年代《小说月报》的文学写作探究,就是想要尽可能的规避后期以西方概念的“现代性”来生成的中国“新文学”发展初期的文学形态,代之以返回“历史现场”的文本细读方式,力图呈现出“新文学”发展的原生样貌。因此,从对“家庭问题”的分析入手,可以思考文学功利性与纯粹性在新文学发展中作用。从《小说月报》的整体发展入手,可以思考新文学发展中“话语主导”对新文学发展的影响,以期从这些分析中能对“新文学”发展的原生样貌与发展形态有个整体性的把握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