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皇帝与殿试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b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殿试作为科举的最高一级,是与皇帝联系最为紧密的环节。作为科举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殿试经历了唐代的草创、宋代的定制与元代的变革,在明代发展到鼎盛阶段。明代殿试的沿革以皇帝加强皇权的政治需求为标尺,表现出鲜明的皇权性。明代殿试在洪武至宣德年间确立并发展,随着对官员出身资格的日益看重,在正统至正德年间稳步巩固,嘉靖以降,为保证皇权在取士上的绝对权威,皇帝对殿试规则进行了变更与强化。在适应不断变化的皇权需求的过程中,明代殿试发展到空前成熟和完备。皇帝是殿试程序顺利运行的关键角色。明代的殿试程序沿袭宋制,包含从殿考至立石题名在内的一系列环节。殿试的主考官由皇帝亲自担任,读卷官与执事官的人选,由皇帝在殿试前几天进行任命,殿考、读卷与分甲、传胪与上表谢恩环节由皇帝亲自主持,其他环节皇帝虽不亲临,但也会提前进行安排。皇帝“亲行之”的特性,使得殿试的每个程序,都具有严格的礼仪规制和运行规则。皇帝亲自主持各项隆重的典礼,表现出了对殿试取士的关照之意。殿试考生多为日后核心政治区高级官员的后备人选,故皇帝对殿试选士尤为看重。为掌握取士权,明代皇帝对殿试的把控,着重体现在殿试的时间地点、策题、读卷及进士恩荣宴方面。从殿试的时间地点来看,明初将殿试的时间设立在会试后的三月初一。由于殿试时皇帝“临轩策试”,而三月初往往朝务繁重,故皇帝为保证可以亲临,经常将殿试时间合理延后。成化二十三年(1487)宪宗为保证殿试如期举办,将日期改为三月十五日,自此,殿试改期的现象大为减少。为彰显对殿试的看重之意,皇帝一直将殿试地点设在皇宫主殿。殿试策题是皇帝与参试举子沟通的渠道。殿试仅考策问一道,为了能够选拔心仪之士,明代皇帝将殿试策题的制题权牢牢掌握。策题有时由皇帝亲拟,有时先由阁臣拟定多个备选,皇帝再从中选定,如对策题内容不满意,皇帝可按照自己的意愿加以修改。策题内容涉及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不同历史时期策题的侧重点不同,它是皇帝政治思虑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时务性特点。读卷是殿试排名的决定性环节。明初皇帝对国家的把控达到极致,皇权在读卷环节有绝对的威慑力。但随着明代皇权的弱化倾向与内阁地位的提高,皇权在读卷环节的辐射范围受到限制,加之读卷官向皇帝进读试卷的数量有限且由读卷官选定,使得阁臣及读卷官作弊的隐患大大增加。明代皇帝为保障殿试的公平性,保证皇权对殿试结果的绝对影响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阅卷方面,延长了阅卷时间、严密了试卷转送及分甲程序,严格了阅卷规则;在进读数量方面,自明初起,读卷官通常进读三卷,嘉靖八年(1529)世宗增加至六卷,十四年(1535)再次增加至十二卷,至崇祯再次增加,扩大了皇帝的选择范围;为防止读卷官徇私荫子,首创殿试读卷官回避制度;皇帝有时还根据主观意志决定殿试排名,体现了皇权的无条件性。明代皇帝通过加强对殿试读卷的掌控力度,达到了扩张取士权的目的。进士恩荣宴由皇帝亲赐,皇帝虽不亲临,但会指派武勋大臣一员代表皇帝出席,以显示皇帝天威。弘治三年(1490)以前,皇帝任命武勋大臣“侍宴”,自孝宗起,皇帝开始注重强调武勋大臣在宴席中的地位,多次命其“主宴”、“主席”。嘉靖五年(1526)暴发了关于恩荣宴位次的争论,世宗为打压文官势力,支持武臣郭勋的观点,命武勋“中席主宴”,向百官及新科进士强调了皇权的至高无上性。明代还发生过六次皇帝殿试“不御殿”的特例,主要分为皇帝突发疾病、怠政、年迈三种类型,从时间上看,明显集中在正德、嘉靖年间。皇帝殿试“不御殿”与皇帝的性格及施政态度有关。武宗因性格叛逆及其消极的施政态度,对殿试并不重视,连续三次殿试“不御殿”。世宗实际上对殿试非常重视,嘉靖十七年(1538)他在探索新的国家治理模式的过程中故意缺席殿试,但很快就意识到了不妥,此后除嘉靖四十四年(1565)因年迈无法御殿外,再未缺席过殿试。皇帝缺席殿试,不仅会降低殿试的功能性地位,还可能给权臣插手取士的机会,成为建立君臣良性关系的阻碍。明代殿试对皇权政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进士广阔的仕途前景,不断激励士人参试,使朝廷网罗和控制了源源不断的人才。皇帝亲任主考,将新科进士变为天子门生,淡化了考生与考官之间的恩遇关系,收揽了取士大权。同时,皇帝在一定限度内容许现任大臣子弟登第,达到了笼络朝臣,稳固朝堂的目的。明代殿试就是皇帝维护皇权统治的政治工具。
其他文献
周伯琦是元末汉族扈从文人,在元末政坛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著有诗集《近光集》三卷及《扈从集》一卷,另有《说文字原》与《六书正譌》两部文字学著作,同时也工书法与书画鉴赏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能形成结构丰富可调的有序组装体(如球形胶束、柱状胶束以及囊泡等)。相比小分子组装基元,嵌段共聚物具有特殊的松弛行为,组装过程中存在许多亚稳态,因此其组装动力学过程对组装体结构有显著影响,调控其组装动力学过程对构建具有复杂精细结构的组装体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研究了AB型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4-乙烯基吡啶)(PS-b-P4VP)在微流控芯片中的自组装行为,
随着我国司法机关不断推进案件信息公开,海量的裁判文书得以出现在互联网上,这些裁判文书蕴含了丰富的信息,对其进行挖掘将产生巨大的价值。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展的背景下,
茈二酰亚胺是一类具有缺电子共辄体系的有机染料,在光照下能够连续光激发形成阴离子自由基激发态;该阴离子自由基激发态是一种强光还原剂,能够发生一些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有
钌配合物由于其丰富的光物理化学性质、较高的发光量子产率及长的磷光寿命等优点而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多吡啶钌配合物的结构容易修饰,通过在配体上引入特定的官能团可以选
理论与实验研究表明,全氢化的锗烯(锗烷)是带隙为1.59 eV的非磁性半导体,而一侧半氢化的锗烯对应带隙为0.50 eV的铁磁性半导体,其优异的电子特性有望在光电器件、传感器、场效应管等诸多应用领域中得以展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何有效的控制其电荷输运与掺杂是摆在科研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传统离子注入与迁移的掺杂方式不可避免的会对材料造成损害,从而降低材料的性能。因此寻找更为有效且方便可行的半导体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多个分子之间通过非共价键的弱相互作用力形成组装结构的复合物。目前,通过分子的功能化自组装形成有序的超分子结构已经成为了发展新材料和新器件的
太赫兹波源在高速无线通信、无损检测和医疗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三波耦合过程通过频率下转换实现差频。级联差频方法具有一个泵浦光光子耗尽产生多个太赫兹光子的特性。它包含一个高强度高频泵浦光与低频信号光,是实现高能量太赫兹辐射源的有效途径。准相位匹配已被证明是差频的有效方法。由于自动满足相位匹配,一种契伦科夫相位匹配形式被提出。本论文研究基于三波耦合特性级联差频产生太赫兹波做出以下几项工作:1.
量子态的制备是量子信息传输的前提,而非高斯量子态的制备在量子信息处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对其非经典特性的研究和纠缠特性的改善受到持续地关注。本论文在基于Pegg,Phillips和Barnett提出的量子剪切装置,实现了两种非高斯量子态的制备方案。探究了量子剪切的物理本质,利用量子力学中相关的非经典性和量子纠缠的相关度量方法,充分分析所制备的非高斯态的非经典特性和纠缠特性。本文具体的研究方案内
现代汉语中有一类“说”附缀在双音节连词后,其语义虚化,省略后往往不影响基本语义表达。本文以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连词与附缀“说”构成的附缀结构为研究对象,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绪论,主要说明本文的选题缘起,介绍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划定研究对象“X说”的范围并对语料来源和选取方法加以说明。第二部分是第二章和第三章,重点考察“X说”的分类特征与结构功能。第二章主要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