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城市广场夏季热舒适评价及优化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u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通过向郊区扩张或向内提高建筑密度和高度的方式来维持城市的承载能力,以保证城市化进程的持续。但是大量的人造环境因下垫面材质、空间格局和人为活动放热、能耗等影响到室外空间的热舒适,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广场是市民活动的主要室外空间,广场热舒适好坏直接影响到市民的参与度和健康。热舒适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热舒适指标对于我国兼具热夏冬干冷温气候和寒冷2A气候地区的适应性有待检验。此外,城市广场热舒适改造缺乏适应于同气候区下其他城市广场的策略。基于以上情况,对大连市进行城市广场热舒适研究亟待行动。本文选取大连城市广场为研究对象,根据城市广场的重新定义和空间形态特征筛选出三个典型城市广场。采用现场实测、问卷调研、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夏季热环境,选用室外热舒适常用指标SET*、PET和UTCI进行修正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夏季热环境较为舒适,且大连市民在夏季,更容易接受偏冷的环境,也更偏好于偏冷的环境;SET*、PET和UTCI的中性温度值和首选温度值由小到大的排序均为SET*<PET<UTCI;可接受温度的取值范围要大于中性温度范围,分别大2.1℃,2.1℃和4.1℃;以中性等级为例,SET*的取值范围低于原始模型,PET与原始模型较为接近,UTCI较原模型更窄;三个指标的预测能力中,PET的适应性最好,其次是SET*和UTCI。利用ENVI-met对三个典型城市广场进行数值模拟发现:14:00时的城市广场热舒适最差,热等级为“热”。在模拟时段内,老虎滩市民广场的热舒适最差,其次是海军广场和中山广场。广场附近建筑的南侧和北侧PET高,而建筑的西侧和东侧PET低。水体对城市广场的热舒适作用效果不同。同时,水体对平均辐射温度无明显作用。乔木比草坪具有更强的降低PET能力。草坪会降低风速。在完全无建筑阴影的情况下,大面积草坪对于PET的降温效果不显著,且草坪对空气温度的降温效果不及对平均辐射温度的效果强。寒冷2A地区城市广场的热舒适优化可采取以下三种策略:硬质铺装选反照率为0.6的材质,设置大面积集中的水域,以及交替铺设两种面积较为集中的硬质材料。综上,本文对比分析了大连市三个城市广场热环境和热舒适情况,修正了SET*、PET和UTCI的各项热基准和热等级,检验了SET*、PET和UTCI就大连市的适用性,模拟优化并检验了典型城市广场的热舒适。本研究结果对热夏冬干冷温气候或寒冷2A气候地区的室外热舒适研究提供科学数据和参考价值,对设计师设计室外空间具有指导意义,为创造更宜居和更有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广场设计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我国的传统村落发展与转型带来了契机。与此同时,乡村经不断的发展、人口结构产生新的变化、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介入,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使乡村和村民生活都发生改变,当下的传统村落空间已无法满足村民的需求,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村落空间存在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村落空间的更新策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鲁东南地区的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其依托独特的地理、历史、人文风貌特
学位
当前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发展趋势,而中国也处在老龄化的高速发展阶段,截止到2021年11月,中国60岁及以上人数约为26402万人,占全国人口18.70%,预估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达到峰值,全国60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比例也将达到三成以上,同时中国失能老人数也在高速增长,以上种种趋势都促使着中国的老龄化事业高速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养老设施建造时间较为久远,且多为改建或扩建而来,随着时代不
学位
工业4.0是一种高度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新型生产模式,极大改变了人类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新时代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提出了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新时代的创新方向,旨在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职业教育的教育目的提升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建设职教强国、建设技能强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提升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教体系;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提升为深化产教融合和推行现代学徒制;职业教
期刊
我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医疗资源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然而城市化带来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快速改变也使得城市老年居民面临日益严重的心理亚健康等一系列健康挑战。在“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和健康城市建设背景下,从建成环境优化的视角探索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规律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我国在各地开展的既有住区环境更新实践,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新冠疫情爆发后,老年人
学位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放缓以及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日常生活场所的民族地区城市集市空间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并迎来了新的发展环境。民族地区城市集市空间既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又作为多数外地游客向往的文化体验场所,现有的空间环境显然无法满足当下多元化的使用需求。面向多元需求环境的适应性更新成为了民族地区城市集市空间发展的必要趋势。本文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水上市场空间作为具体分析研究对象,
学位
古城承载千年的文化精髓,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近几年国家重视历史古城建设,保护取得了长足进展。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现阶段仍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古城的特色不够鲜明,更新后的发展缺乏活力;二是古城为迎合旅游型经济发展,在保护中不分主次地展示遗存,导致历史文脉整体性缺失。庄河城山古城是东北地区少有完整保存了高句丽文化的历史古城,遗存较为完整的山城防御体系,但多年来的保护建设却存在历史时代认同感低、单体要
学位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显著。东北地区大部分位于气候区划中的严寒气候区,冬季寒冷漫长,寒风侵袭严重,随着人们对于生活品质和物质需求的不断增高,提升东北严寒地区冬季住居舒适度成为重要课题。随着近几年国家对农村居住环境的不断重视,提高东北严寒地区乡村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成为迫切性问题。风环境作为影响人居环境舒适度最直接和显著的因素,其作用机制值得研究。寒风侵袭尤其是冬季寒风对于东北严寒地区乡村有着较
学位
鼓风机是污水处理厂的曝气处理工艺中的关键设备之一,随着节能环保的意识越来越强,空气悬浮离心式鼓风机以环保、节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逐渐代替罗茨鼓风机。为了保证空气悬浮离心式鼓风机能够安全稳定的高速运行,避免发生重大的设备故障,需要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从而能及时监测设备故障的发生,对发生的故障做出合理应对方案。目前,故障监测及诊断系统能够很好地监测运行中的高速旋转机械的运动状态,但是,还没有适用
学位
在中国城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提升居住建筑品质、推动新型工业化转型、降低能耗成为未来住宅发展的重要趋势。结合我国住宅建设总量大、品质差、能耗高的现状,整合建筑设计与技术应用,推广空间灵活、低碳节能的新型工业化住宅,对于我国居住建筑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居住需求适应性,以单层独立住宅为研究原型,以2021年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2021SDC)为依托,按照“策划研究—方案设计—方
学位
旅顺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是地区历史文脉与集体记忆的缩影,承载着种种历史过往与人文底蕴。然而街区的公共空间作为容纳、孕育人们社会生活的主要部分,现已逐渐呈现出组织碎片化、文脉断层化与发展物质化等问题,使得街区日渐萧索与冷清。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关联耦合”理论,提出并采用其在公共空间整合问题中的具体应用机制,对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现状进行匹配实证研究,便于进一步剖析其内在系统构成与互动规律,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