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林区林场级尺度景观格局演化与模拟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hellr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白山林区是我国过伐林分布较多的地区之一,过去由于粗放经营,森林结构被破坏、功能逐渐退化。如何保护、经营天然林资源和恢复良好的林分结构己成为我国林业发展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基于景观生态学基础理论和近自然林经营理念,选取典型区域吉林汪清林业局塔子沟林场(吉林省首次实施抚育间伐作业试点)为研究对象。借助于RS和GIS技术,以研究区1997年和2009年两期Landsat 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辅助大量非遥感信息,基于景观格局尺度特征、景观格局尺度效应、景观格局空间结构特征、均匀度理论和景观格局的地形分布特征等,定量分析并揭示该区域12年间在景观尺度上的格局动态变化特征、时空演变规律、多尺度动态演变及其空间自相关特征。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地形因素对森林植被空间格局影响状况,基于生物量地形因子趋势面定量分析,以其揭示海拔、坡度和坡向等各地形因子及其组合状况对其空间分布影响。基于CA-Markov模型和终极状态方程,模拟预测未来景观格局的发展趋势及其终极状态格局,基于森林景观自然度评价基础上,完成不同景观自然度森林经营模式研究和生态设计,从类型层次和景观尺度提出天然林景观合理配置模式,基于(?)原则和均匀度理论,完成区域森林经营抚育间伐设计和空间格局控制,在形成示范区的基础上,从景观水平上研究森林景观格局分布状态演变和解决森林生态经营规划技术和方法,以其为该区域森林景观生态过程模拟模型与森林经营决策模型的研究提供综合的、系统的方法和思路。本文主要取得以下的结论:(1)基于区域一级景观类型分析可知,总体景观格局以有林地景观为主,荒山荒地、沼泽地和居民用地等景观斑块分散于有林地中,各景观类型面积分布不均衡,斑块数目差异较为明显。森林景观在研究区域中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两期的面积比例分别为93.47%和95.39%,控制着研究区域的景观整体结构、功能和动态过程;人为景观和半自然景观明显处于支配地位。研究区森林类型海拔梯度分布为从河谷地低海拔榆树林和杨桦林到高海拔红松云冷杉林,地带性森林植被--阔叶红松林所形成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导着本地区森林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2)基于两期二级景观森林类型分析可知:研究区域是以阔叶混交林为主体,两期的面积比例分别为74.94%和82.45%,均以阔叶混交林景观、蒙古栎林景观和针阔混交林景观构成研究区域景观基质。12年间,该区域优势种演替顺序为先锋种(榆树、杨桦、落叶松)ì伴生种(水胡黄椴)→顶级种(云冷红-色柞),处于演替序列低级阶段、高级阶段和演替后期的杨桦林、阔叶红松林和针阔混交林面积减少,处于演替中期的阔叶混交林景观的面积增加,次生林区特征较为明显,景观异质性高,近自然程度较低,景观空间格局现状易受某些环境因子和干扰状况的综合控制。(3)1997-2009年,研究区域的聚集度和蔓延度指数增加,分别由88.4128和97.7300增加到91.7402和98.3815,分离度指数由1.144减少到1.1001,表明区域景观破碎化程度减缓,景观类型的分布由分散趋向集中交错,连通性增强,利于景观功能的整体发挥,但景观的优势度增加,景观的空间异质性和多样性减少,且景观优势度及多样性两个指数呈现出一定负相关,表明该区域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异增大。(4)1997年的Moran’s I系数为-0.11,2009年为0.42,基于General G-statistic的计算可知,1997年的Z Score的数值为0.92,而2009年为2.06;1997年基于均匀度理论计算的均匀度指数为0.3207,2009年为0.2883。基于Moran’s I和均匀地理论结果相同,两结果都表明12年间研究区域的景观格局呈现出由随机格局到集聚格局的发展趋势,天然次生林的群落结构呈现出相对不稳定且2009年呈现出全局空间自相关在高值空间聚集(H-H聚集),但整体景观的优势度增加,单一优势景观类型对区域整体景观的控制作用增强。(5)基于ArcGIS 9.3的Geostatistical Analyst的分析可知,1997年SHDI最大和最小值分别为2.0463和0.2544,2009年分别为1.9722和0.2418,且SHDI的优势区域集中分布于该研究区域的中部地带,呈现西南向东北走向的条带状,并基于地统计学软件GS+计算实验区半方差函数和理论拟合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尺度下森林景观多样性与空间地理位置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和明显地域结构性,基于IDW和Kring插值获取不同尺度下森林景观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图。(6)在ArcGIS的支持下,基于DEM与优势树种的空间叠加,精确地描述各景观要素的优势树种在空间格局上的分布、大小、地理位置或相对位置,并完成基于生物量地形因子趋势面的定量分析。高海拔和低海拔区域,两期的生物量都随着坡向的改变而呈现一定规律的变化,在高海拔、坡度大的区域生物量较大;坡度主要通过联合坡向对改善立地水分条件的效应发挥出对景观要素的生物量空间分异进行作用。局部坡度因子对生物量的影响没有成为整个森林生物量空间分布趋势的重要因子,仅影响到局部区域生物量波动起伏。(7)基于CA-Markov的终极状态概率计算可知,按照当前经营措施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研究区域最终的状态是: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和榆树林的面积增加,其他景观类型的面积都呈现减小,阔叶混交林的面积比例达到了59%,在研究区域中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顶级森林景观的云冷杉针叶混交林和阔叶红松林的面积比例仅为3.9%,预测最终的景观格局现状将不利于整个研究区域景观的整体稳定性发展,也不符合其森林景观经营目标。(8)基于群落连续带指数(CI)来定量确定群落的演替状态,以近自然林业理论和潜在天然植被生态修理念为指导,通过对森林景观生境、森林景观的演替情况、优势树种、立地条件森林景观的经营目的定量研究,首次提出景观自然度的概念,并划分为顶级景观自然度、高级景观自然度、中间过渡性景观自然度和初级景观自然度,基于森林景观自然度评价的基础上,以林场尺度为示范区,首次以景观自然度区域内的森林景观类型为经营管理单元,从类型层次和景观尺度提出经营目标、目标结构以及结构调整等主要内容的经营模式,为长白山林区森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9)在ArcGIS 9.3的支持下,利用VBA程序提取2009年三个大小为30m×30m演替初期、演替中期、演替亚顶级各阶段样地树种点相对坐标,并建立GIS专题数据库,基于C#和均匀度理论的支持下,完成样地树点最近点距离、独占体总面积及均匀度指数的定量计算,结果表明三个样地均匀度分别为0.331、0.288、0.275;按照(?)原则,选择性的去掉一些点后,重新计算三个样地的均匀度分别为0.463、0.346、0.290,得出按照(?)原则去点后的分布来生成树木,可以使林分格局达到优化。
其他文献
中国电信日前宣布成功收购中国联通的CDMA移动网络业务。在获得CDMA2000的3G牌照后,中国电信的预期目标是到2010年,使其CDMA用户从4000万增到1亿。作为智能卡行业领导者的捷德
减少非技术损失(NTL)是实施智能电网所带来的潜在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电表数据的聚类算法来检测窃电和其他原因所导致的非技术性损失。通过对智能电表采
11月27日,由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音视频产业技术与应用趋势论坛(简称AVF)在北京举行,论坛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推动音视频产业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方面
二语学习策略在当前越来越受到了广大外语工作者的关注.然而,作为学习策略之一的弥补策略,却没有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得到合理的运用.笔者认为,过分依赖弥补策略,会阻碍学习者二
由于传统PBX通信方式的局限性与特性,众多通信巨头逐渐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IP通信上来。顺利通过宣传期的IP通信技术也通过大量的宣传使其优势尽显,通信的便捷性、对企业运营成
情报一词,经历了从窄到宽、从专用到通用的变化。情报与信息有别,在政府或行政的情况公开方面,使用情报一词更为恰当。行政情报,应当包括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在履行职责中制作
全面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实施与完成新课改的重要因素,而当前语文教师的发展还徘徊在"传道""授业""解惑"的阶段,大部分语文教师也仅仅是在惯性地参加这些方面的培训
当前,应用层组播解决方案种类繁多,各有优劣,不同的方案适合不同的业务需求。本文在分析各种应用层组播机理和特性的基础上,提出利用中间件的技术来构建新的应用层组播体系结构.以
近十年来,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及创新在向经济领域快速渗透的同时,也在迅速向公共服务领域延伸,引发了公共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部分领
经信息产业部批准,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的“2006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于9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成功举办,这也是大会连续八年来举办的第八届。本次大会由中国通信学会副秘书长胡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