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筒自励式电磁与摩擦制动集成系统结构参数优化设计与性能仿真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rs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近几年来汽车产量和保有量在快速增长。汽车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对汽车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摩擦制动系统存在着“热衰退”现象,严重危害人们的行车安全。同时,摩擦制动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粉尘和制动噪音,具有一定的污染。为了消除摩擦制动器的弊端,采用非接触式的电磁制动是不错的选择。电磁与摩擦制动集成系统可以解决现代轿车频繁制动带来的上述问题。然而,电磁与摩擦制动集成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汽车行驶的动能转换成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存在能源浪费现象。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转筒自励式电磁与摩擦制动集成系统。  本文首先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自励式电磁与摩擦制动集成系统的相关研究现状。然后基于本人三年来从事的轿车电磁与摩擦制动集成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过对比单盘式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系统、双盘式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系统、转筒式电磁与鼓式制动器集成制动系统以及转筒式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系统的优缺点,对集成制动系统的结构方案进行选择,并对电磁制动器以及永磁发电机进行参数设计。接着,以单位质量制动功率密度最大和耗电功率最小作为优化设计目标,针对所设计的电磁制动器进行优化设计,给出了优化设计变量,并将优化前后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优化设计的正确性。同样地,本文分别对摩擦制动器与永磁发电机进行了优化设计。为进行转筒自励式集成制动系统的性能仿真,本文建立了十自由度的车辆动力学数学模型。为研究安装转筒自励式电磁与摩擦制动集成系统对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及其制动性能,本文还利用虚拟样机软件ADAMS(Automatic Dynamic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s)建立了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包括前、后悬架、转向系统、车身、制动器以及轮胎模型。在此基础上,在ADAMS中建立整车平顺性试验平台,对整车模型进行了平顺性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安装转筒自励式电磁与摩擦制动集成系统对车辆平顺性影响较小,人体在车辆振动环境中的舒适度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此外,本文还对整车模型进行了制动性能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转筒自励式电磁与摩擦制动集成系统能够有效缩短制动时间,提高制动安全性能。最后,对设计的转筒自励式电磁与摩擦制动集成系统进行了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转筒自励式电磁与摩擦制动集成系统符合设计要求。
其他文献
本文探讨动力合流问题。即将来自两个或多个动力源的输入合流为一个输出。由于动力合流的实现不能采用刚性传动机构(刚性传动存在无法克服的同步问题),只能采用柔性传动。因此,本论文以气体为传递介质进行了相关的动力合流实验,旨在摸索出流体动力合流的一般规律。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有:(1)观察以气体为介质的动力合流的基本现象。(2)对上述现象进行数据分析。(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得出以气体为介质的动力合流之
本文以传统检测技术为基础,充分发挥虚拟仪器检测技术的优势,探索并开发出一种针对自动泊车控制系统的虚拟仪器检测平台。首先阐释了国内外汽车领域内虚拟仪器检测技术的研究
随着全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显现,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进一步深入,国有企业的退休人员队伍也日趋庞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作为社会化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应引起
当今的温挤压生产仍停留在凭经验设计阶段,即依据设计者的经验,靠不断试验来设计模具和确定成形工艺。事实上,温挤压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离散性的系统,具有模糊性、随机性的特征。
如何将工艺设计经验数据充分应用到智能化工艺决策中是CAPP的研究重点。本文在分析工艺设计特点及CAPP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优先工序序列实例的CAPP策略。此CAPP策略从研究大量工艺路线实例出发,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工艺知识获取中,利用工艺历史数据来解决新问题。 本文研究了基于优先工序序列实例的CAPP策略的基本概念及决策过程,并详细讨论了基于典型工艺路线实例的决策方法及基于优先工序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液压技术的发展,作为一种自动控制手段,在众多的工业领域中液压技术已经成功地获得了广泛应用。阀类元件也随着液压技术的发展而日趋完备,针对一些具体的工作要求,具有新型材料、结构及功能的阀类元件得到研究与应用。本文介绍的全塑料注水阀即是为铅酸蓄电池充液的特殊工作需要而研制的,是一种响应灵敏、控制精度高及性能稳定、可靠的自动控制元件。本文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国内外塑料阀类元件及注水系统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