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海脉红螺遗传多样性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2720204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运用贝壳重量和可测量尺寸指标对中国沿海脉红螺Rapana venosa(Valenciennes,1846)的秦皇岛、大连、丹东、烟台、青岛、日照、连云港和舟山8个自然居群形态变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建立了各居群形态聚类图和形态判别函数.结果显示中国沿海脉红螺8个居群依据形态可分为与其生态相关的两大类群,即内湾近岸类群和外海栖居类群.第一类群包括秦皇岛、丹东、烟台、青岛4个居群;第二类群包括大连、连云港和舟山3个居群.采用演粉凝胶水平电泳法研究了秦皇岛、大连、丹东、烟台、青岛、连云港和舟山7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对秦皇岛、大连、丹东、烟台、青岛、连云港和舟山7个自然居群脉红螺的线粒体DNA 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分析了102个个体511bp的碱基序列,结果显示:各居群的基因片段序列中A+T含量为56.74﹪~57.12﹪.没有发现插入/缺失突变的核苷酸位点.检测到了28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共37种单倍型.单倍型1的同源性达到58.7﹪.对上述7个自然居群的线粒体DNA COI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分析了656bp的碱基序列及其编码的218个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各居群的基因片段序列中A+T含量为63.8﹪~64.0﹪,7个自然群体间碱基片段序列差异不显著.氨基酸序列中,亮氨酸(Leu)含量最高,为17.94﹪,其次为甘氨酸(Gly)和丙氨酸(Ala),含量分别为10.55﹪和9.63﹪,脉红螺COI基因不编码半胱氨酸(Cys).3个氨基酸密码子位点Pos#1、Pos#2、Pos#3中,碱基T的含量均为最高,依次为Pos#2(46.5﹪)>Pos#1(42.9﹪)>Pos#3(26.6﹪).
其他文献
南海北部近岸逐步形成我国重要的经济发达城市群,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近年来石油烃污染已成为南海近岸海域严重的污染问题之一。本研究分别从南海北部石油烃污染时空分布特征与质量评价以及不同石油烃对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凡纳宾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影响等方面研究了南海LH(流花)原油和
开展宽礁膜(Monostroma latissimum)基础生物学及其栽培研究,一方面在于积累中国至今很少研究而又期盼了30多年尚未人工栽培的大型经济绿藻--礁膜属(Monostroma)藻类的基础理
于2000年5月-2001年5,取大连市碧龙海珍品养殖公司和大连市水产研究所皱纹盘鲍.采用双氧水诱导法和紫外线照射海水法诱导取精子和卵子,分别采用自然海水和人工海水为基础溶液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
学位
本研究以大口鲇、鲇为亲本进行杂交试验并获得正交F1,并从蛋白质(含同工酶)和DNA水平对两种鲇及其杂种F1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三者间的遗传关系及杂种优势等问题,寻找能区分三种
十足目卵巢中卵黄的来源,在过去的几十年研究中一直存在争议,内源性合成和外源性合成都有报道.该文以雌性中国明对虾为实验材料,根据组织学观察确定其发育阶段,可以分为:卵原
本论文以青岛近海马粪海胆为研究对象,通过周年逐月采样,并对样本进行常规渔业生物学测定,利用光镜切片和电镜切片等观测手段,对马粪海胆的生长特性、生殖腺发育周年变化及不同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