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眼球钝挫伤是严重危害视功能的常见多发疾病,挫伤性脉络膜病变可能在钝挫伤后视力的恢复和病情的预后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同步观察挫伤后和恢复过程中脉络膜血流动力学改变,并结合闪光视网膜电图(flicker electroretinogram,F-ERG),评价挫伤后脉络膜和视网膜损伤程度,以便找出预测挫伤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视力预后的有价值的指标。 方法1 对所有受试对象(包括挫伤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并详细询问外伤史,记录首诊和最终复诊双眼矫正视力。2 采用德国产Heidclberg共焦激光眼底扫描系统对52例挫伤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患者(52眼)和正常对照组20例(40眼)进行FFA和ICGA同步检查,并对患者定期随访。对比观察挫伤后脉络膜和视网膜ICGA和FFA的影像形态特征。记录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视网膜中央动脉充盈时间、视网膜中央静脉回流时间、视网膜循环时间(retina circlulation time,RCT)、脉络膜动脉充盈时间及脉络膜静脉充盈时间,2组间进行对比。 <WP=4>根据ICGA早晚期充盈不良面积的大小将患者划分为脉络膜广泛性充盈不良、局限性充盈不良、无明显充盈不良3组。患者于伤后1个月、3个月复查FFA和ICGA。3 采用德国Roland公司产Roden stock,RETI port 3.1.5型自动视觉电生理测试和分析系统对52例挫伤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患者的双眼进行F-ERG检查,记录双眼暗适应ERG、暗适应最大反应、Ops、明适应ERG、30Hz闪烁光ERG。将伤眼各波潜伏期和振幅与自身对侧健眼的值作比较。4 将脉络膜充盈不良3组的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动力学改变与F-ERG指标进行比较分析。5 作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 52眼伤后首诊视力0.04-1.2,最终复诊视力0.02-1.5。2 根据ICGA脉络膜充盈情况将患者划分为脉络膜无明显充盈不良组13例,局限性充盈不良组28例,广泛性充盈不良组11例。ICGA52眼中发现,33眼脉络膜血管呈阶段性不规则扩张和(或)狭窄。17眼在ICGA晚期于病变部位出现斑点状高荧光,13眼出现斑点状低荧光,19眼斑点状高低荧光均可见到,代表有脉络膜毛细血管的损伤。FFA52眼中19眼FFA病变区域出现荧光素渗漏,13眼静脉晚期于病变区可见“椒盐状”高低荧光斑驳交杂样影像,而8眼于病变区域既可发现荧光素渗漏同时发现“椒盐状”改变。余下12眼FFA未显示异常,而这12眼中有6眼在ICGA上显现有吲哚青绿染料渗漏。 <WP=5>3 52例挫伤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充盈时间最短8.14s最长16.61s,平均11.71±2.12s,与正常对照组间相比明显延长,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视网膜中央静脉回流时间最短10.17s最长20.69 s,平均14.75±2.77s;RCT最短0.90s最长7.43s,平均3.04±1.41s;脉络膜动脉充盈时间最短6.51s最长19.87s,平均12.05±2.46s;脉络膜静脉充盈时间最短11.05s最长23.94s,平均15.91±3.15s,以上各组指标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差异极有显著性意义。4 52只伤眼视锥视杆最大反应a波振幅为161.90±46.16μv,b波振幅为377.14±109.16μv, OPs总振幅为206.97±71.70μv,以上各组指标与对侧健眼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差异极有显著性意义。5 脉络膜充盈不良3组间的比较5.1 脉络膜无明显充盈不良组RCT平均2.04±0.76s;局限性充盈不良组RCT平均3.25±1.29s;广泛性充盈不良组RCT平均3.95±1.81s。3组RCT依次明显延长,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5.2 脉络膜无明显充盈不良组伤眼视锥视杆最大反应b波振幅平均459.60±73.30μv;局限性充盈不良组伤眼视锥视杆最大反应b波振幅平均356.52±52.68μv;广泛性充盈不良组伤眼视锥视杆最大反应b波振幅平均289.49±103.17μv 。3组伤眼视锥视杆最大反应b波振幅依次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5.3脉络膜无明显充盈不良组伤眼OPs总振幅平均308.27±47.11μv;局限性充盈不良组伤眼OPs总振幅平均<WP=6>203.24±24.13μv;广泛性充盈不良组伤眼OPs总振幅平均138.33±33.53μv。3组OPs总振幅依次明显降低,P<0.01差异极有显著性意义。6 按与视力预后相关系数绝对值大小排列依次为脉络膜充盈不良程度、健眼和伤眼的视锥视杆最大反应b波振幅之差、健眼和伤眼的OPs总振幅之差、首诊伤眼视力、RCT、健眼和伤眼的视锥视杆最大反应a波振幅之差(P<0.01)。结论1 眼球钝挫伤不仅损伤视网膜而且脉络膜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而且挫伤性脉络膜病变损害严重程度可对眼球钝挫伤患者的视力预后起重要作用。ICGA可清晰显示挫伤后和恢复过程中脉络膜血液循环改变,可对各种程度的脉络膜损伤提供分析依据。故FFA和ICGA同步检查可对钝挫伤所致视网膜脉络膜循环改变及损伤程度作出更加全面的评价,从而估计视力预后。2 眼球钝挫伤后视网膜脉络膜血流的改变是人体的一种应激性反应,其变化是一过性的,可能对患者的视力预后有一定影响作用。3 F-ERG检查可全面准确评价眼球钝挫伤后视网膜的功能,对其诊断和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