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耳尖放血配合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理,为临床探索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可靠的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耳尖放血配合针刺组(治疗组)和单纯针刺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耳尖放血加针刺,针刺取穴:患侧太阳、阳白、颧露、迎香、地仓、颊车、牵正、人中、承浆、四关穴(合谷、太冲);对照组针刺选穴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每两天治疗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法(H-B评分)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P>O.05)。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疗程结束后,耳尖放血配合针刺治疗组:痊愈14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1例,愈显率83.33%;单纯针刺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愈显率5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H-B评分比较: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H-B评分均有显著降低,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均能降低患者H-B评分,但治疗组降低患者H-B评分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残疾指数(FDI)评分比较:疗程结束后,两组FDI躯体功能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DI社会功能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改善FDI躯体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结论:耳尖放血配合针刺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该方法具有疗程短、痊愈率高的优势,可作为临床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有效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