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现实中虚实遮挡技术的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a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嵌入到真实存在的现实场景中实现虚实融合,给人以视觉上增强了现实的体验,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的升级和发展。在增强现实系统中,虚实遮挡处理是虚实融合效果的关键,包括虚实遮挡关系判定和渲染两个环节。
  本文主要对虚实遮挡关系判断和渲染两部分进行了研究,针对遮挡关系判断问题,在相机平移尺度基础上利用运动估计结构算法进行深度计算,通过坐标变换将虚拟物体和真实物体深度值统一转换到世界坐标系进行比较,实现了单目条件下的虚实遮挡判定;针对虚实渲染问题,采用帧间差分法(动态场景)和Canny算法(静态场景)进行轮廓提取,并基于此轮廓直接建立遮挡蒙版,然后通过OpenGL模板和深度缓存实现虚实融合渲染。
  对改进后的遮挡处理算法分别在有标记和无标记两类增强现实场景上进行了测试,结果证明本文算法能够有效解决单目条件下的虚实遮挡问题,具有良好的场景适应性;通过与其他蒙版生成方法(滤波法和直接深度法)对比,直接提取轮廓建立蒙版的方法均方误差(MSE)更小,且结构相似性(SSIM)更高,表明此方法能够获得较高准确度的遮挡蒙版,从而保证了本文遮挡处理算法能够获取边缘清晰度更高的遮挡效果;对比研究本文算法与其他遮挡处理算法(动态变换帧法等)在两类AR场景下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遮挡效果上边缘清晰度更高且在性能参数上具有更高的输出帧率。
其他文献
近红外(780-2526 nm)光电探测器因为特定环境下优于可见光的工作能力,在红外成像、安防监控、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硫化铅材料具有探测波段合适、性能良好、可室温下工作等优点,是近红外光电探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半导体材料。目前已有多种成熟的PbS薄膜制备技术,其中化学浴沉积法因为具有可柔性成膜、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低温工艺等特点,在PbS薄膜制备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提高化学
重金属离子在水中具有持久性和生物积累性,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因此,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浓度进行有效监测十分重要。常用的实验室分析方法检测精度高、灵敏性好,但难以满足现场快速检测和实时分布式在线分析的需求。化学修饰电极是当前电分析化学与电化学传感器研究领域的热点,具有实现重金属离子自动化实时在线监测的应用前景。胶体氧化物纳米材料作为一种化学修饰电极功能材料,表面具有较多的悬挂键,易于吸附重金属离子,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太阳能电池作为光伏发电的元件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而天线作为收发信号的装置,在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5G时代的来临,为了实现更好的信号覆盖,所需基站数量大大增加。将太阳能电池和天线集成在一起,可以有效降低供电成本,实现自供电;还可以缩减天线和电池的占用体积,依托光伏资源建立天线阵列。本文基于5G通信的sub-6频段,对低遮光率太阳能电池集成微带天线阵列进行了研究,主要
有机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储能电源,但是其面临着有机电极材料在电解液中溶解的问题。电极材料的溶解和穿梭效应会造成电池容量衰减、库伦效率降低、循环寿命缩短。这些都严重限制了有机电池的发展和实际应用,所以抑制有机电极材料溶解是当务之急。  常见抑制电极材料溶解的策略有在电极材料和电解液间加一层保护膜、制备聚合物电极材料等。受到前期工作的启发,我们利用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钠)
清洁能源系统、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发展,给储能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广泛应用的一种储能技术,锂离子电池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对储能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锂离子电池需要更高的安全性和续航性。然而目前锂离子电池的发展遇到瓶颈,能量密度仍需进一步提升,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寻找更高容量的电极材料、使用固态电解液或者寻找其他替代技术。此外,锂金属资源的地壳储量较低,而锂离子电池的大量需求更加剧
随着红外探测器的广泛应用,红外隐身技术在现代战争中越来越重要。利用光子晶体中禁带的高反射性能获得红外低辐射特性可以达到隐身的目的。然而,光波入射角直接影响光子晶体高反射带位置和宽度,为实现高性能光子晶体红外隐身薄膜,有必要认知不同入射角下光子晶体薄膜的反射性能。为此,本文通过对一维光子晶体广角反射性能的探讨,优化并制备出广角范围内具有红外高反射性能的一维三元光子晶体薄膜。获得的主要结论概括如下: 
薄膜材料的相变特性在信息存储、光催化、光显示等高新产业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其中通过改变材料温度而产生的相变最为常见,应用也最为广泛。随着应用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更准确地测量薄膜材料的相变温度成为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目前,国外早已对薄膜材料相变温度的精确测量进行了研究,其中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已开展了相关计量技术和标准物质的研制,但国内尚缺少相关研究,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差、公信力不足,严重制约了相关
学位
随着脑神经科学的发展,神经形态计算领域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神经形态计算在各个研究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譬如图像识别,癌症诊断,自动驾驶等等。为了进一步提升计算效率,需要研究制造低成本、高速率、低功耗的电子元器件。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基于MoS2沟道的浮栅晶体管器件的突触特性,同时将器件的突触特性参数代入到搭建的监督学习网络进行仿真,实现对手写数字数据集识别的功能。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工作成果
近年来,借助先进半导体工艺,相变存储器件相较于磁存储和CMOS存储技术更具性能优势而被广泛研究。然而,传统结构相变存储器件的发展依然存在着更低功耗、更高密度和更加小型化的瓶颈。碳纳米管在纳米电子学的应用为相变存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灵感”,碳纳米管电极结构的相变单元具有相较于传统器件更低的功耗、更快的相态转变速度以及不需借助光刻工艺的器件尺寸更小化等优点,这一器件的提出被视为相变存储技术未来发展的重
近年来,3DXPoint技术使得相变存储器突破了存储容量小的限制,但是却带来了影响数据存储稳定性的热串扰问题;除此之外,随着存储单元尺寸减小到纳米数量级时,存储单元的接触热阻对3DXPoint存储器内的热传导的影响极大。因此,研究基于相变单元的3DXPoint存储器的热串扰及接触热阻对存储器的热影响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基于3DXPoint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利用COMSOLMultiphy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