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背景下的中国农民经济行为是一个学术界的热点问题。90年代以来,浙江省武义县南部的农村地区刮起了一股“超市风”,人们纷纷外出开超市,并取得很大成功,引入注目。类似的地区经济现象,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存在,但与此相关的学术研究却并不多见。在本研究中,笔者主要以浙江省武义的农民“超市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新荷村为个案,从人类学理论和方法的视角对这一农民外出经商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讨论。
在本文中,笔者在新荷村、杭州萧山、江苏昆山和上海四地的多点民族志调查基础上,主要围绕新荷村村民外出“开店”的经营活动,展开相关的描写、分析和讨论。其中尤其关注的是:“超市经济”取得成功的原因,以及经济行为与地区社会文化因素的互动过程。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参与观察、深入访谈、文献梳理、定量统计等等。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新荷村及经营地的田野背景做了简要介绍,之后笔者对新荷村村民外出“开店”的历史、村庄生计方式与超市经营现状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与分析;其次,在此基础上对“超市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及崛起和持续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再次,重点地分析和讨论了“开店”这一经济行为与地区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及其过程;以及这种“互动”所带给我们的理论启示,同人类学相关理论进行了对话。最后,笔者从现实的角度考虑,对其极具借鉴价值的相关发展经验和启示进行了总结提炼;同时,针对“超市经济”的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挑战,也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希望通过本研究对“超市经济”的人类学透视,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分析性个案,同时也为“管窥”类似的农民集体外出经商行为提供一种可能。更期望能够促进我们对正在经历巨大社会文化变迁的广大农村地区的认识,深化对日益“走向”市场的当代中国农民经济行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