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超市经济”的人类学研究——以浙江省武义县新荷村为例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z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背景下的中国农民经济行为是一个学术界的热点问题。90年代以来,浙江省武义县南部的农村地区刮起了一股“超市风”,人们纷纷外出开超市,并取得很大成功,引入注目。类似的地区经济现象,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存在,但与此相关的学术研究却并不多见。在本研究中,笔者主要以浙江省武义的农民“超市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新荷村为个案,从人类学理论和方法的视角对这一农民外出经商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讨论。   在本文中,笔者在新荷村、杭州萧山、江苏昆山和上海四地的多点民族志调查基础上,主要围绕新荷村村民外出“开店”的经营活动,展开相关的描写、分析和讨论。其中尤其关注的是:“超市经济”取得成功的原因,以及经济行为与地区社会文化因素的互动过程。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参与观察、深入访谈、文献梳理、定量统计等等。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新荷村及经营地的田野背景做了简要介绍,之后笔者对新荷村村民外出“开店”的历史、村庄生计方式与超市经营现状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与分析;其次,在此基础上对“超市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及崛起和持续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再次,重点地分析和讨论了“开店”这一经济行为与地区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及其过程;以及这种“互动”所带给我们的理论启示,同人类学相关理论进行了对话。最后,笔者从现实的角度考虑,对其极具借鉴价值的相关发展经验和启示进行了总结提炼;同时,针对“超市经济”的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挑战,也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希望通过本研究对“超市经济”的人类学透视,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分析性个案,同时也为“管窥”类似的农民集体外出经商行为提供一种可能。更期望能够促进我们对正在经历巨大社会文化变迁的广大农村地区的认识,深化对日益“走向”市场的当代中国农民经济行为的理解。
其他文献
由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经济逐渐渗入农业经济,农地流转行为逐渐增多,农村土地流转日益受到法学界的关注,因此研究土地流转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关法律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
前科消灭制度能够保护犯罪人的合法权益,促使其积极悔过自新早日回归社会,从而最终维护社会稳定。纵观世界,前科消灭制度早已成为各国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造罪犯
网络帮助犯,即为网络犯罪提供帮助的情形,作为帮助犯在网络空间中的表现形式,较之一般的帮助犯有不一样的特点。在网络空间中,一方面,帮助犯与正犯之间的意思联络和协作互动
摘 要:传统的历史教学向来都是“投入”大于“回报”,历史课堂的低效教学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的一大心病。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历史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做到:制订恰当的教学目标;编制符合学生水平的学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课堂检测,激励学生,及时反思,不断总结。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罗纳德·德沃金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法学思想大师,其法律原则问题的相关理论不仅在西方法学界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与争议,在中国大陆也一直颇受瞩目。德沃金的法律原则识别理论不仅具
为满足司法实践打击商业贿赂的需要,完善《刑法》中商业贿赂犯罪体系,《刑法修正案(六)》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主体由公司、企业工作人员扩展到其他单位中的非国家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