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对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及中间值心衰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进行荟萃分析,以评估在射血分数保留及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患者中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数据来源:由培训合格并具有医学专业背景的2名系统评价员,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Embase、中国知网、Pub Med、万方、Clinical Trials.gov、Cochrane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截止日期为2021年12月5日。数据提取:由2名系统评价员以背靠背的方式按照提前设计好的数据提取表进行数据提取。如出现分歧,首先由2名提取数据的系统评价员进行协商讨论解决,若协商后未能达成一致,则通过一名经验丰富的第三方系统评价员仲裁解决。使用Cochrane协作网的随机对照实验系统评价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ve 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其95%置信区间(CI)表示计数资料;以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或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及其95%CI表示计量资料。本研究纳入文章较少且纳入小样本研究较多,故本次分析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使用Stata15进行敏感性分析及偏倚风险评估,采用倒漏斗图和Egger’s检验,评价发表偏倚;双尾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28项RCT研究共10320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1)实验组的心力衰竭再住院率[RR=0.65,95%CI(0.52,0.80)P<0.0001];心功能分级改善率[RR=1.16,95%CI(1.11,1.21)P<0.00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SMD=-4.34,95%CI(-5.31,-3.37)P<0.0001];左室射血分数[SMD=0.83,95%CI(0.58,1.09)P<0.00001]均较对照组疗效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低血压发生率[RR=1.49,95%CI(1.07,2.07)P=0.0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在心血管原因死亡率[RR=0.92,95%CI(0.79,1.08)P=0.30];堪萨斯城心肌病-临床总结评分[RR=1.07,95%CI(0.99,1.15)P=0.10];堪萨斯城心肌病-总评分[SMD=0.21,95%CI(-0.30,0.73)P=0.42];高钾血症发生率[RR=0.92,95%CI(0.82,1.04)P=0.18];干咳发生率[RR=0.87,95%CI(0.44,1.72)P=0.68];肾功能损害发生率[RR=0.66,95%CI(0.39,1.13)P=0.13]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其他结果: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组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可降低NT-pro-BNP水平[SMD=2.05,95%CI(1.53,2.57)P<0.00001];提高6分钟实验步行距离[SMD=1.34,95%CI(0.65,2.03)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可降低射血分数保留及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可通过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增加6分钟实验步行距离,提高LVEF值、减小左室舒张末内径,降低血清NT-pro BNP水平,从而提高射血分数保留及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改善患者的心衰症状及预后;但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未能显著改善射血分数保留及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原因死亡率,且可能会增加低血压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