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M人群HIV感染者原穴红外温度与CD4~+及HIV相关性研究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nux_0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HIV病毒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导致机体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最终引起全身性多发性疾病的免疫系统传染性疾病。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正逐渐成为HIV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MSM人群对HIV传染途径的认知不足,其正在成为AIDS病人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总结前期研究中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索特定疾病的脏腑经络变化特点,通过观察MSM人群HIV感染者分布在四肢远端的十二原穴红外温度变化的比较研究。探索原穴反映AIDS病症的特异性,为AIDS脏腑经络辩证提供实验证据。针对十二原穴穴位敏化特征与机体相关生物医学指标(CD4~+及HIV复制量)的内在联系分析,探讨十二原穴红外温度变化与AIDS病症的内在相关性。论述十二原穴相关理论指导临床应用的科学性。材料(对象)与方法:疾病组:试验对象委托NGO组织(沈阳市爱的援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进行受试者先期募集,选取在试验开始时间(起始于2017年5月1日)之前一年内检查发现并确诊的MSM人群中艾滋病期患者42例。由实验人员在保证受试者隐私的前提下一对一收集受试者基本信息(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依据受试者是否已接受艾滋病阻断药物治疗,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其中治疗组25例,平均年龄在36±15.1,未治疗组17例,平均年龄35±17.8。诊断标准:依据2018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及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发布的《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的艾滋病期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MSM人群的男性;(2)年龄≥18岁,≤60岁;(3)符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HIV感染诊断标准;(4)无发热、皮肤感染者;(5)本人意志清晰,自愿参加临床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6)未同时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排除标准:(1)女性;(2)年龄在18周岁以下或60周岁以上;(3)合并有心脑血管、肺、肾、造血等系统严重原发疾病及精神病患者;(4)药物中毒、酗酒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无法理解、遵照试验指示者;(5)临床资料不全者。剔除失访受试者后,最终治疗中HIV感染者组收入20例,未治疗HIV感染者组收入14例。健康对照组:选取健康志愿者25例,常规体检中排除HIV病毒感染。纳入标准:(1)排除现阶段患有疾病者;(2)年龄18-60岁,男性;(3)无发热、皮肤感染者。受试者权益保护:每位参加试验的受试者均要求明确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红外热成像拍摄方法:使用ATIR-M301医用红外热成像仪(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提供)。保持测试环境室温25℃、湿度30%,关闭门窗(防止空气对流影响室内温度)。受试者宽衣解带,静止休息15分钟之后。取站立位,面向镜头,双上肢外展30-45°,掌心向前,五指伸直,拍摄正面上身图1张;转身背向镜头,拍摄背面上半身图1张;,双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左脚伸向左侧,右脚向前,拍摄下半身左内侧图1张;转向,右脚伸向右侧,左脚向前,拍摄下半身右内侧图1张。经穴红外温度检测方法:参照正常人体形态学设置体表红外测量区域,以覆盖双侧十二经脉原穴所在位置为原则,依据“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06)中的相关定位标准以及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计量局颁布的经穴标准方案中经穴图,确认原穴定位。原穴穴位点测温采用实验仪器自带的计算机分析软件,在红外成像分析系统中设定温宽为12.8,设置为自动工作状态下,采用点测温方法检测双侧测温点和左右腋下体表红外温度,计算每个测温点的相对温度(=穴位温度/同侧腋下温度)。通过同名原穴相对温度分组对照研究,探讨艾滋病患者十二原穴体表红外温度变化规律;通过十二原穴红外温度与CD4~+计数、HIV病毒载量相关性研究,探讨艾滋病患者十二原穴体表红外温度反映病症效应的科学性,为论证十二原穴相关的针灸理论的科学性提供实验依据。结果:1.未治疗组左侧京骨穴与双侧太溪穴相对红外温度低于健康对照组,配对检验,P<0.05;健康对照组与治疗组组间对比中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前后二阴是MSM人群病毒侵入的主要途径,也是病毒(病气)积聚的主要部位。从原穴与十二经脉和五载六腑的特殊关系而言,依据足太阳经别循行“别入肛中”的经络理论和中医学“肾开窍于前后二阴”的脏腑理论,可以解释这一研究现象。2.治疗组双侧太白穴相对红外温度高于未治疗组,配对检验,P<0.05;其余各穴位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HIV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是导致其病理改变的主要原因之一,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功能会得到明显的改善。本次试验观察到的的脾经原穴抗病毒治疗后温度明显回升的现象,与目前有关中医脾的功能与人体免疫机能相关的研究成果相吻合。3.疾病组原穴相对红外温度与血清中CD4~+T淋巴细胞含量相关性分析左侧合谷穴与双侧阳池穴相对红外温度与血清中CD4~+T淋巴细胞含量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P<0.05,其余各穴位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淋巴细胞含量是HIV感染者诊疗过程中用于判断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阳池穴红外温度与CD4~+T淋巴细胞含量正相关的研究发现能够论证三焦作为人体元气运行通道的科学性;合谷穴红外温度与CD4~+T淋巴细胞含量正相关的研究发现与目前国内公认的针刺合谷穴具有提高免疫力的研究成果相吻合。4.十二原穴相对红外温度与血清中HIV病毒复制量相关性分析疾病组左侧神门穴、右侧合谷穴与双侧阳池穴、腕骨穴、京骨穴、丘墟穴、太白穴、太溪穴相对红外温度与血清中HIV病毒复制量呈负相关性,结果呈现统计学差异性(P<0.05),其余各穴位与血清中HIV病毒复制量相关性分析均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该研究发现提示,运用十二原穴的理论探究HIV感染后人体病理变化的多元性,具有应用的必要性和科学性。结论:1.MSM人群艾滋病期患者十二原穴中,膀胱经、肾经与脾经原穴(京骨、太溪、太白)的红外温度具有反映病症的效应,这种多个脏腑经络相关原穴的联合效应,符合HIV感染者发病规律。体现了十二原穴反映病症效应及相关理论的科学性。2.归属于不同脏腑经络的十二原穴,红外温度变化与CD4T淋巴细胞及HIV定量相关性的差异性表现,体现了“十二原各有所出”理论的科学性和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先进性。3.运用十二原穴指导中医外治法干预HIV感染者诊治具有可行性。
其他文献
茶叶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象征之一。中国早在传说中神农时代就知道以茶入药的妙用,到南北朝时,更盛行把茶清谈之风。中国的饮茶习
期刊
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对海洋环境的开发需求日益增长。但由于海洋中寒冷、高压等恶劣环境,常需要使用水下机械臂代替人类完成水下采样、接驳、布放、探测、维护、打捞等任务。
公共政策过程不仅主体和客体组成复杂,而且是在一定的制度、规则及特定的场景下展开,并在信息不对称的框架下发生的.因此政策过程能否最终体现公平、公正不仅受到政治、社会
目的:探讨心理门诊焦虑障碍患者的失眠发生率、影响焦虑障碍患者共病失眠可能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以及作为焦虑障碍最常见的亚型--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服药组、未服药组和
高中二年级地理课案例教学法着眼于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贯彻了学以致用的原则。选取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二地理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作为课例来分析案例教
为了提高在线自动光学检测(AOI)系统检测印刷电路板(PCB)焊点的准确率和速度,对PCB焊点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由特定结构光源和3CCD彩色相机获取PCB焊点图像,基于常见的良品、多锡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新时期的卫星导航系统在对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抗干扰、抗多径、灵敏度等系统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原本就并
内容提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
报纸
经亨颐(1877—1938),字子渊,号石禅,晚号颐渊、颐、颐者、颐尊者、石浦、秋道人、苦牛、长松主人,室名长松山房,别署石渊、听秋、午湖村人等,浙江上虞人。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
将反应型含磷阻燃剂1-氧代-4-羟甲基-2,6,7-三氧杂-1-磷杂双环[2.2.2]辛烷(PEPA)与环氧树脂(EP),反应制得含磷EP,经固化剂间苯二胺固化后得到阻燃EP。表征了阻燃EP的热稳定性、成炭性和